第A13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校毕业生当中学教师”格局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杨朝清

    近日,宁波中学发布的一则招录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校招录的5位新教师,英语教师来自哈佛大学、语文教师来自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生物教师来自中国科技大学、数学教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其中3位为硕士生、2位为本科生。3月2日《宁波晚报》

    知名大学的高材生青睐中学老师,少部分是由于家乡情结,大部分是将中学教师当成一个“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的舞台。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名校毕业生当中学老师”出现越来越多,不仅是因为教师日益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也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就业观念更加理性、成熟,愿意在平凡的世界里脚踏实地。

    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毕业生到哪个城市去绽放梦想、到哪个岗位去实现人生突破,往往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从供给方来说,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名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求职竞争,愿意到知名中学任教的知识精英越来越多。从需求方来说,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新教改、课程改革,呼唤更多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优秀的教师犹如“燃灯者”,有助于点燃孩子们的希望之灯,照亮和温暖他们前进的道路。“名校毕业生当中学老师”不仅让中学生更加信任和认同,也能够发挥激励功能和榜样示范效应,让学生们更有目标。那些具有基础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兴国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尊师。强师、尊师都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不论是提高薪酬待遇,还是拓展发展空间,抑或提升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当老师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岗位,才会有更多的名校毕业生愿意进入教师行业。

    人们常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在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里,教学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名校毕业生当中学教师”并非人力资源的浪费,而是实现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回归——基础教育领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名校毕业生完全可以“人生出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