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这个城市离春天最近的地方,我觉得可能就是迎风飘垂的柳枝和婀娜多姿的柳树了。尽管三月料峭,可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出行路上、公园周边、堤岸两旁,这些柳枝已经变得柔软轻盈,别具风姿,让我们相信——春天真的来了。 看到发芽的柳树,我总是想到她们在古诗中树影婆娑,格外地充满“诗意”。翻看那些咏柳的古诗,平平仄仄咏叹之间,便把我们不自觉地引向了春天。 在以柳为题、歌咏柳树的诗中,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贺知章的这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跳出借柳树的形象美来比拟美人婀娜的腰肢的窠臼,而是以“碧玉妆”“绿丝绦”“二月春风似剪刀”来展示柳树的形象,并歌咏春天和自然的神奇与活力,不着痕迹地赞美了柳树,赞美了春天,成为争相传诵的千古名诗。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也写到过很多的植物,像葛藤、芷兰、菟丝子等,都被赋予了各自的诗意。其中,柳树最早记载在《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句写出了柳树的丰茂,但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歌咏寓意,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所蕴涵的纤柔美感,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遐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这些最早歌咏柳树的诗句,渐渐把杨柳所蕴含的意境定位为——折柳送别。千古以来,柳笛悠然寄情思,柳色伤心寓别离,既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和脍炙人口的佳句,也给我们带来幽幽无尽的伤感意境。 柳树喜逐水而生,于是春水、春柳常相伴而生。与我们宁波颇有渊源的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庚申正月游齐安》写道:“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有山有水,有柳有梅,春光无限,风景如画,令人向往。当然,在如此美景中,怎不引得诗人吟咏一首呢? 柳树带来的春光,古人用诗留住传诵至今,现代的人们,更喜欢用相机留住它的美。唐代诗人崔橹曾写过一首《临川见新柳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这“带烟带雨深浅枝”的美感,如今正是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捕捉的美景,当柳叶嫩嫩初发的时候,带烟似雨,若有若无,但不消几天工夫这种难得的美感会被另外一种葱茏替代,所以一定要及时抓拍。 一句“无心插柳柳成荫”不是诗,却最是让我们常常念叨世间事物的奇遇。想必柳树的根系十分发达,它深扎大地,只要吸收到营养便茁壮成长起来。我读过的科普读物中,也确实如此:柳树有很多根须,这些根须深扎在土中,向四面八方伸展,深情地拥抱着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 柳因诗显得更有诗意,诗因柳而备显多姿。随着这一点绿变成一抹,又变成一层,春光算是渐渐生满眼了,我们的城市也被这感性的春光柔和着诗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