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5·12”是国际护士节。在各大医疗机构,有这么一群特殊的护士,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接生经验,是产房的中流砥柱,是陪伴孕妇走过艰难险滩的守护神。他们,就是助产士。助产士在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身发展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工作压力大,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没有准入和注册的标准和程序,没有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助产士的职责和工作范围等。 5月12日《宁波日报》 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毫无疑问,第一个托起生命的助产士功不可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助产士的发展境地颇为尴尬。从业人员相对偏少,社会知晓度低,承担的责任重,目前没有独立的职称体系,与医生相比,助产士能取得高级职称的比例较低。去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好不容易盼来了3名刚毕业的助产士,其中有一名还是极其稀罕的男助产士,可惜半年不到,3名年轻的助产士先后离职,离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看不到职业的希望。 助产士流失、转岗已成为普遍现象,正如同儿科医生、120急救医生紧缺一样,是当前医疗系统存在的明显短板,暴露了相关医疗制度的缺陷。对此,需要医疗主管部门、高校、医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出更多的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比如,不断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助产士各方面的待遇,设置独立的助产士职务以及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以切实改变助产士岗位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要从根本上改变助产士人难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需要完善助产士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保证助产士的基本权利,留得下助产士的人,还需要留得下助产士的心,尽一切可能解决他们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营造和谐的从业环境,化解他们的职业压力,搭建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的平台,提高助产士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稳定助产士队伍,让他们在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保证高素质的助产士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