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午歌
《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 孔子到底在说些什么?

    《论语》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前上学时,老师给出的翻译是: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复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是很快乐吗?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小时候听到这个解释,觉得孔夫子挺可爱的,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交友、心胸宽广的温和老头。成年后,常喜读儒释道典籍,再看《论语》时,觉得当年的翻译,是将古文按照现代汉语的表意方式,生搬字面意思,堆砌词汇成句,这样的诠释是对孔子思想的浅解和误读。

    《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之类的圣贤经典,首篇首句,常常开宗明义,统摄全文。作为“四书”之一、儒家经典读本的《论语》,“学而”篇首次亮相,必然也是孔子核心思想的集中展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让我们先从学字说起。

    图①为“学”字的金文写法。《说文解字》:“學,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蒙也,臼声。”

    《说文解字》将“学”字解释为觉悟。而这个“觉悟”是从教,从冖的。

    教导他人学什么呢?《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见,学字有被引导修行、体悟天道之义。

    图②为习字的金文写法。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意思是鸟在学习飞行的时候,不断振翅,引申为反复实践。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与“习”相互对应,代表了体察天道以觉悟,并时时在实践中磨练。也就是说,孔子提倡的修行,要时时在“事上炼心”,将觉悟与实践融为一体。

    早期儒家所倡导的“学”并不是后世儒生所说的“学习”或“学问”,它体现了儒家对天道的体察和觉悟,体现了儒家德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养成。同样,作为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也并不是朱熹先生所解释的那句“大人之学”,而是代表了“对大道的觉悟”。实际上,《论语》和《大学》开篇三句话的思想性与逻辑关系,非常接近,正好可以相互印证孔子之学是觉道之学。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将觉悟天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不是让人由衷喜悦的吗?若能让众生一起觉悟,这不是一件欢乐的事吗?时时炼心修行,不正是觉悟天道的君子境界吗?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就圣贤的大道,在于显现自身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民众共同精进,在于证悟至善的境界。

    通过比照,大家可以清晰发现,《论语》与《大学》的开篇要义,其文字表述逻辑和思想内涵,是多么的统一啊。

    ●作者简介

    午歌,机械高级工程师,现为宁波出版社文学中心主任,作家。主要作品:《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畅销百万余册。午歌还联合音乐人卢庚戌创作小说《一生有你》,同名电影于2019年11月上映。

    午歌笔下的故事元气淋漓,三分搞笑、三分毒舌、一分无厘头,最终却归结于满满的感动,被读者誉为“文学界的周星驰”。他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小说畅销榜的宠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