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蕾 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医务科科长,浙江省基层糖尿病首席医生,宁波市优秀家庭医生。 |
“在社区医院,医生和病人更像老邻居、老朋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信任,医生能更好地对病人进行全周期管理,彼此都能感受到更多温情。”说这话的是海曙区江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周蕾,他毕业后在大医院、医学会工作多年,2015年成为一名社区医生。 “周医生,我相信你,你说打就打” 聊了一个月,大伯终于肯打胰岛素了 “我绝对不打胰岛素,太麻烦了!”周蕾第一次建议60多岁的许大伯打胰岛素时,许大伯坚决拒绝。 当时,许大伯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超过10和13,还出现了糖尿病足症状。面对周蕾的劝说,许大伯满不在乎地说:“血糖高就是个数字,我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我脚上的伤,到外科换几次药就好了,不是糖尿病足。” 周蕾知道,急不来,只能慢慢“磨”。那段时间,许大伯每天下午4点就拄着拐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换药。 “那个时间点,门诊一般比较空,我就走到门口跟他打招呼,聊几句。”周蕾说。 许大伯也纳闷,为什么脚上的伤口越来越大,直径达到了5厘米。周蕾就每天和许大伯聊聊糖尿病足等知识,还跟许大伯说,如果用胰岛素控制,就能丢掉拐杖了。 就这样聊了一个月,许大伯松口了:“周医生,我相信你,你说打就打!” 周蕾给许大伯制定了“每天一针胰岛素+口服糖尿病药物”的治疗方案,很快,许大伯脚上的伤口愈合了,也不用拄拐杖了。 据了解,周蕾以家庭医生的身份已经和700多位街坊邻居签约,老人、糖尿病人占了半数以上。让他感动的是,很多病人搬家后,倒几趟公交车、花一两个小时也要找他看病唠嗑。有些老病人会特意赶在下午门诊比较空的时候来,为的是能多和周蕾聊一会儿。 “你孙子是不是经常半夜咳嗽?” “老烟枪”竟然戒烟了 冯师傅是周蕾的一位病人,是名副其实的“老烟枪”。 “冯师傅,烟要少抽,对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也有好处。”每次,周蕾都这样劝。 “我都抽了大半辈子,要是戒了,身体还不适应。”冯师傅总是打马虎眼。 一次,冯师傅来复查后,聊起了烦心事:“周医生,我孙子老是半夜咳嗽,睡不好。咳嗽老断不了根。” 周蕾“瞅准”机会分析:“冯师傅啊,你孙子咳嗽反复发作,可能跟你抽烟有关。” “没关系的,我在他面前不抽。” “你抽过烟,烟味会在衣服上附着好几天,小孩的呼吸功能脆弱,容易半夜咳嗽、哮喘。孩子小时候肺功能发育不好,会影响长大后的身体机能!” 一个月后,冯师傅再来复查时自豪地宣布:“周医生,我听你的,戒烟了,我孙子也基本不咳了。” 长期在社区一线工作,周蕾总结出了对老年患者特别有用的办法:一是聊天时多从孙辈着手,比起讲大道理,有时候不如多讲讲怎么做对孙辈有好处,老人会很乐意接受;二是多用身边同龄人举例子,比起艰难晦涩的医学知识,身边人的例子更容易让老人有触动。 “阿姨,问题就在中午点的快餐上” 刘阿姨血糖降了,还成功瘦身 “周医生,我的血糖怎么老控制不好。要换个药吗?”两个月前,刘阿姨焦虑地来找周蕾。 “你平时运动和饮食都跟上了吗?” “跟上了呀。” 在聊天中周蕾注意到一个细节,刘阿姨的外孙女中午睡得不太好,家里来不及做饭,午餐都是点外卖。 周蕾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外卖你点哪家的啊?” “旁边的快餐啊,红烧肉、煎鱼。周医生,我跟你讲,这家店的红烧肉特别下饭,我能吃两碗饭。” “阿姨,你的血糖不稳定跟中午吃的外卖有很大关系。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餐盘食物比例吗?” 刘阿姨说:“记得,你说一个直径差不多15厘米大的盘子,蔬菜占一半、肉类(蛋白质)占1/4,主食占1/4。” “你看,道理都记得,中午却没做到。红烧肉配两碗米饭,蔬菜没有,血糖肯定不好。而且,上次和你说过,炸、煎、红烧这几种做法最不推荐,可以多吃清蒸的。你把煎鱼换成清蒸鱼,会好很多。” “医生,那样吃着没味道。” “我们打个赌,你清淡地吃一个星期,会适应的。你吃得清淡了,平时菜做得清淡了,对外孙女也很有好处。” 再复查时,刘阿姨找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血糖明显下降了,腰围小了,抱外孙女上楼时也松快多了。 周蕾表示,日常多聊天,多听病人讲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往往有利于诊疗的开展。他的微信里,加了600多个病人,还组了大群,大家经常找他聊天。 记者在他手机里看到,有阿姨半夜惊慌失措地发来语音:“周医生,我买了个新保温杯,没注意到里面有干燥剂,已经喝了两杯水。要赶紧去医院吗?” 还有病人问:“我皮肤有点痒,是不是西瓜吃多了,血糖高起来了?”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孙燕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