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过农场场长的78岁老战士深知粮食来之不易

“对于我们来说, 米饭是一粒都不舍得浪费的”

▲彭守珉过去的照片

记者 崔引 翻拍

彭守珉近照

记者 崔引 摄

    编者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为进一步推进落实《浙江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行动方案》,持续推动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我市的新名片,即日起,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宁波晚报,推出“制止餐饮浪费”“使用公筷公勺”系列报道。

    近期,宁波晚报记者将走近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等群体,听他们讲述关于节约粮食的故事,宁波晚报、甬上APP将开设专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宁波市军休一中心军休干部,78岁的彭守珉,是原舟嵊守备区梅林湾农场场长、高级农业经济师。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彭老滔滔不绝,在一段讲述中,重温了他在部队的一些经历。

    副连长吃了丢进猪饲料桶里的包子皮 全连同志深受教育

    1963年2月,彭守珉入伍,1965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的日子,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条件都比较艰苦。

    “我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直到后来的梅林湾农场场长,虽然不至于像红军长征路上那样挨饿,但当时粮食还是紧张的。”彭守珉说。

    1965年发生的一件事,彭守珉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天,副连长突然让全连紧急集合,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副连长弯腰从猪饲料桶里捡起了半个包子皮,就往嘴里放。

    战士们一下子惊呆了,还没缓过神来,副连长便解释了来由。

    原来,有一名战士把包子里的馅料吃了,却把半个包子皮扔进了猪饲料桶,这事儿被副连长知道后,就把大伙儿叫起来,用实际行动教育大家,务必要节约粮食。

    “自从那次之后,我们建立了值班制度,每天值班的人都负责检查有没有人浪费粮食,猪饲料桶里有没有被扔掉的粮食。每周还会开一次讲评会,如果存在这个现象,那么就在讲评会上指名道姓地讲,哪个班、哪个排,都被指出来,后来每年有新兵入伍,这个故事都会被大家讲出来分享,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同志。”彭守珉回忆道,不过自从那次的事情发生后,他在部队里基本没遇到浪费粮食的事情。

    粮食经常超支,需要补给 在农场体验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一人一天的供应量是一斤半大米、0.42元伙食费,荤菜比较少,鱼肉蛋很少见,早餐一般弄些咸菜,而且部队的粮食经常超支,需要上级单位补给……”回顾当初,彭守珉说,现在的生活真的非常好了。

    彭守珉说,1978年9月,时任营长的他奉命带领部队,对被称为“浙江西伯利亚”的梅林湾荒地进行开发生产,一干就是几十年,硬是把8000亩盐碱地和芦苇地变成了水稻田,把昔日的荒废地变成了“黄金屋”。

    那段日子里,他从最初的“外行”,一步步学习,到最后成了高级农业经济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到了种植水稻的不易——

    进种、平地、施肥、除草、治虫……飞机播种后,还要结合考虑气候、风向等因素,再进行人工补播。

    节约粮食的作风延续至今 他建议餐饮店配备专人检查浪费现象

    如今外出就餐,每次点菜,彭守珉都习惯少点一些,不够了再加。

    “请人吃饭,不可以太小气,但也要适可而止,我又不怕难为情,所以每次吃剩的菜我都会打包带回来,下一顿热一热,热透了再吃。”彭守珉说,他觉得,讲排场点菜是最要不得的,那不是待人客气,而是铺张浪费。

    “我是从当年困难时期走过来的,在部队修公路的时候,用手打坑道、隧道,把水泥背到山上去,这些体力活都需要吃饱饭,所以对我们来说,米饭是一粒都不舍得浪费的,这样的作风,一直伴随我到现在了。”他笑道。

    采访中,他还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宾馆饭店等餐饮企业能建立督查制度,专门配备一人,查看店内有没有浪费粮食的顾客,遇到没有光盘的顾客,可以提醒对方打包带走。“如果做到这一步了,应该能减少餐饮浪费的现象。”彭守珉说。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彭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