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王钧钧 柳俊俏) 昨天,在象山渔山列岛海域,600万尾黄姑鱼、800万尾曼氏无针乌贼和3亿粒厚壳贻贝顺着滑道奔向东海,这是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展的大规模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补偿,以减缓工程对海域渔业资源造成的影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一大早,记者乘坐渔政船,跟随满载鱼苗的活水船,前往放流海域。 “今天选择的放流海域我们是做过调查的,要确定海水质量、海区环境等因素是否适合放流的生物。”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放流并不是把苗种往海里一扔就完事了,为了尽可能减少苗种受到的海水冲击力,工作人员在船一侧放置了滑道,尽量接近海面,降低放流的高度。 据了解,此次生态修复项目总金额超千万元,共放流7种不同种类的“土著”鱼虾贝蟹,苗总数量超过5亿尾(粒),是近年来宁波地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单一增殖放流项目。该项目总计放流5次,6月29日是最后的一次放流,放流的品种为厚壳贻贝、曼氏无针乌贼和黄姑鱼,放流区域为象山渔山列岛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