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一起奥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7月2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智勇夺冠背后 这位医生为他“保驾护航”

沈异帮石智勇拉伸。受访者供图

    昨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73公斤级决赛中,宁波健儿石智勇以364公斤获得冠军,并创造总成绩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本届奥运会第12金。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中,我市除了有7名参赛运动员外,还有一名为国家举重队运动员“保驾护航”的医生,他就是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沈异。

    中国举重队抵达东京后,沈异曾第一时间传来消息说,当下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教练、队医、运动员,只要相处在1米以内的距离,我们都戴着口罩,哪怕训练中也是这样。比如石智勇训练结束后,我们帮他进行肌肉放松时,也必须全程佩戴口罩。”

    “放血疗法” 帮助石智勇克服伤病

    “等一下,我有点抽筋。”“这里肌肉有点紧,我得扎深点抖一抖才能松开。”这是今年春节前后冬训期间,石智勇和沈异之间常见的对话。

    通过扎针的“放血疗法”,沈异努力帮石智勇解决腰伤:一根十几厘米长的细针,从石智勇后腰做好标记的位置扎进肉里,沈异一边扎一边抖动针尾,试探石智勇的深层腰肌“吃针”之后的效果……有时一针下去,血滋滋地冒出来。

    去年10月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模拟赛上,石智勇挺举超世界纪录、总成绩平世界纪录。但外界并不知道,他当时是带伤作战,赛后石智勇曾向记者表示:“2020年可能是我继2015年遭遇伤病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这次比赛几乎是用了吃奶的力,真的有点心力交瘁。”

    想方设法解决石智勇的腰肌深层劳损问题,这就是沈异的工作。不断尝试打封闭、扎针等治疗方法,在各种手段的综合作用下,石智勇的冬训逐步走上正轨。

    来到东京,沈异的工作更加紧张,因为举重队中只有他和高顺两名医生。“进入大考了,必须把每个运动员的状态维护到最好。”沈异说。

    保驾护航 他曾站在多位名将背后

    里约奥运会石智勇夺得金牌的时候,担任医疗保障工作的是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另一位队医李居权。而里约奥运会之前,沈异为汪顺担任医疗保障工作。此外,我市柔道名将俞亚玲等运动员的背后,也都有沈异的精心保障和默默付出。

    2018年8月,沈异接到国家队通知:保障石智勇备战东京奥运会。

    举重运动员长时间的大强度高负荷训练,伤病基本上都是慢性应力性损伤疾病,属于非常棘手的运动性损伤疾病。当时,石智勇已经为腰伤所困扰,沈异反复琢磨治疗方法,按摩、针灸、肌筋膜手法、关节松动术(整脊)、理疗等等中西医治疗手段,这些他都要精通并组合使用,每天都要治疗到晚上10点左右。同时还要从功能解剖、生物力学方面分析伤病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及时预防和解决伤病问题。

    在他的精心保障下,石智勇的伤病逐渐得到控制,近年来在国内外大赛中捷报频传。

    多种“角色” 他是举重队的热心人

    作为国家举重队的一员,沈异平时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担任了多种角色。

    他是队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观察员,需要时刻关注队员的身体姿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队员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激惹症状;他是团队中的翻译,在外教为队员做物理治疗和体能训练时,他要随时翻译帮助沟通交流,训练之余他还会给他们翻译治疗方案;他是团队中的“党建联络员”,作为一名老党员,当团队中有多名年轻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他担任入党介绍人、联络员,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熟进步。

    队里的两名外教是物理治疗师和体能训练师,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英国。运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沈异,随时帮助他们和教练、队员交流。“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从外教身上学到很多,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针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队医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伤病问题。“营养、睡眠、心理等,涉及的内容很多。”沈异表示,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把状态调整到最好,是自己最开心的事。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运动康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业余运动锻炼的人也会遇到受伤等问题,所以我也希望以后为宁波的体育运动爱好者们多做一些服务,让自己学到的运动康复知识发挥更大作用。”沈异说。记者 戴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