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掏鸟窝

    □成迪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长大的男孩,对鸟窝肯定不会陌生,如果说没掏过鸟窝,那自然被认为是有缺憾的童年,可以说少却了很多童趣和快乐。

    要上树掏鸟窝,爬树是基本功。当然也不是所有树都是一种爬法,低处树枝叉较多的,只需一只手抓住够得着最低的那根树枝,另一只手环抱树干,用你的惯用脚的脚掌踩在树上,给身体提供一个稳定向上的力,然后用另一只脚蹬树干,同时伸手去抓树枝,或者一只手抱住树干,另一只手抓树枝,攀枝蹬脚而上;低处没树枝的,则双手抱紧树干、两腿夹住树干,双腿发力向上推身体,有点像毛毛虫爬树,慢慢靠近鸟窝。一般不会贸然伸手直接去掏,待视线能看清鸟窝内的一切,便有蛋掏蛋、有小鸟抓小鸟。若大鸟来不及逃脱,便一把摁住装进口袋,反正目标是洗劫一空,但对树上的鸟窝也有规矩或是小心思,一般不端窝,以便下次还能掏。

    在农村,麻雀窝是最普遍、最容易找的,也是最容易掏的。见到屋檐边拖着草叶,或是循着唧唧小鸟的叫声,垒几个石块垫脚或骑在另一孩子肩膀上,揭开屋檐的瓦头,顺着瓦楞伸手进去,揪住草窝往外扯,能将整个麻雀窝拖出来。即使大麻雀在窝内,基本也是无路可逃,会被裹着一并带出来,那就是一窝端。附近小山头有个化工厂,厂房为了防尘在瓦片底下铺了一层竹篾,那是麻雀做窝的好地方,有成群的麻雀出没,看得孩子们眼馋手痒。趁中午工厂放工,一群孩子相约,扛一把梯子,绕过村庄从农田借着庄稼的掩护悄悄靠近厂房,有放哨的,有扶梯子的,有上房揭瓦掏鸟窝的,还有提小竹篓装麻雀和鸟蛋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消多长时间,便大获全胜,满载而归,留下一片狼藉的瓦片。

    白头翁,额至头顶为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为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人们常将它奉为白头偕老的爱情鸟。它们常在枝头或是电线上一唱一和,时不时互相追逐嬉闹秀恩爱。白头翁一般将窝高高地搭在竹林枝杈上,惹得孩子们对着光溜溜的竹子仰头望窝兴叹。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惦记”,爬不了竹子并不代表鸟窝就能躲过一劫,大伙就用竹竿子捅或几个孩子抱着竹子一起猛烈摇,几下捣鼓鸟窝便掉下来了,好在竹林底下都有厚厚一层竹子的枯叶,还能有些保护,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难免也会蛋打鸟飞,一阵空劳碌一场空欢喜。

    并不是所有的鸟窝都在树上或屋檐的,翠鸟的巢穴就非常难找。它会在河堤陡坡或水库附近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洞口非常小,而且地洞也非常深,看见这样的小洞口,谁都想不到这是翠鸟的鸟窝,所以往往可遇不可求。但聪明的翠鸟永远难敌孩子的智商,它在此经常出没时,鲜艳的羽毛和箭一样捕食的动作,已勾起附近孩子贪婪的目光和强烈的占有欲。几天下来,通过蹲守观察、慢慢缩小翠鸟的居住范围,孩子们在认定区域内分头开始地毯式搜寻,任何小洞口都不放过。一旦遇到可疑洞口,如洞口有新鲜的泥土、洞口有鱼刺等,便用网袋罩住洞口,然后用一根细长的小树枝或细铁丝往里捅,如掏耳屎一般,若掏出翠鸟蛋,一般会放回去,过些日子待孵化后再来,若掏到成鸟或幼鸟,则大功告成,就地按功瓜分成果,带回去饲养。有时也会捅出蛇、鼠之类,碰到蛇便会按事先约定的逃跑路线,分头抱头鼠窜。

    对孩子来说,有些鸟窝是从来不敢打主意甚至绝对不碰的,如燕子窝。燕子窝一般筑在家门口屋檐下或是屋内的房梁上,农村楼板房是燕子的首选,这样的人家会有三四个燕子窝。在农村,人们和燕子的相处是十分和谐的,并将燕子在家里筑巢当做一种祥兆,认为燕子一般会选择风水好的地方筑巢,捅了燕子窝之后就意味着风水被破坏了,所以大人告诫小孩子不要动它们。如果你的举动威胁到燕子的生存,燕子则会叽叽喳喳围着你家房前屋后不停地叫,仿佛是在骂你家祖宗十八代。更可怕的是据老人讲,捣过燕子窝的人是要长疔疮的,而且是久治不愈、流脓不止的那种。所以,对燕子窝孩子们是敬而远之的,有时也只是静静地看着燕子筑巢和燕子妈妈给小燕子喂食,权作童年乐趣。

    如今,鸟类都已经被保护起来,掏鸟窝则成为几代人深深的记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