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秋的月饼

    □沈红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小时候每次临近中秋,在外疯玩的小弟回家时,总会哼唱这首歌,边唱边用眼睛瞅着一旁的父母,意思是告知他们,中秋节快到了,家里可以买月饼了。正在烧火做饭的母亲见到嘴角边还黏有月饼末的小弟,就会翻他一个大白眼,责骂道:“你这个大馋猫,又吃刚子的月饼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月饼是个紧俏品,只有到了中秋节,供销社里才有月饼卖,供应量也很少,常常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用粮票买上月饼。刚子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家里就刚子一根独苗,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家里买了月饼,刚子总会在村晒谷场上向小伙伴们炫耀,引得如小弟一样的几个小屁孩跟着他跑东跑西,眼馋他手里的月饼。

    在一旁看书的父亲见状,站起来对母亲说:“中秋快到了,孩子要吃,我明天下班去买几个吧。”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我们放学回家时,总能在橱柜上见到父亲买来的月饼。

    记忆中的月饼,是清一色简装的苏式月饼,薄薄的,一个一个叠在一起,形成圆柱体。包装纸被月饼油洇透,裹在里头的月饼若隐若现,看得我们直咽口水。母亲将买回家的月饼放到灶头,点上三炷香,祭拜完灶公灶婆后,这才将月饼从碟子里拿出,每人一个分给我们姐弟仨。分到月饼的我,喜欢把酥脆的外皮一层层剥下来,边剥边吃,直到剥得一丝不挂,就留那圆圆的馅儿给父亲。

    父亲喜吃甜的糕点,尤爱吃月饼。某一年中秋,父亲的学生来看望他,带来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广式月饼,盒面花纹清晰,简单朴素,没有现在那种花里胡哨、乱七八糟的包装。里面的“五仁月饼”,馅是由瓜子仁、青红丝、芝麻等组成的,皮薄馅多,口感软糯油润,父亲吃后连呼“好吃,味道不错”。

    日子慢慢变好,月饼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知道父亲好吃这一口,每年临近中秋回娘家,我和妹妹都会给他买各种月饼,什么蛋黄、莲蓉、芝麻、火腿月饼、水果馅等等,甜甜蜜蜜,各有风味。但他最喜欢吃的还是芝麻和豆沙口味的月饼,一次可以吃上两至三个,母亲在旁看着,连连劝说道:“年纪大了,消化慢了,介多吃不得了,身体要吃出毛病来的。”父亲笑笑不以为然。

    吃得多,营养摄入就过多了,加上运动锻炼少,父亲体型越来越胖,血压和血脂变得异常。慢慢的,高血压、糖尿病找上门来了。母亲对父亲采取了管控,让他管住嘴、迈开腿,还给我们姐妹下了通牒:不要再买月饼等糕点了,让你阿爹吃得清淡点。

    都说岁月不饶人,年岁越大,越像一个老小孩,此话不假。每次我回家,父亲总会孩子似的向我告状母亲对他饮食上的苛刻,发泄他的不满,母亲说:“性命要紧还是吃要紧?为你好哎!”父亲这才怏怏地不说了。

    在母亲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父亲的一些指标慢慢有所降低,一时让我们如释重负阳光灿烂。 谁知,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年父亲却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从起初的手脚抖动不听使唤、吃饭常常掉饭粒,到晚期颤抖得生活不能自理。

    父亲生病后期,我们姐弟仨绞尽脑汁想给父亲买他想吃的想用的,可是父亲却只是摇头摆手,说不要。每次回娘家,看到蜷缩在床上、全身颤抖的父亲,我心如刀绞,难受得不行。只能紧紧握住他那抖动不已的双手,以缓解他的痛苦。

    八月十五中秋团圆日,我们姐弟带着家人都聚到父母家。孩子们的到来,让父亲的精神好了很多,病情奇迹般地好转起来,早已失尽血色像秋茄子一样的脸上,开始显露出少有的红润,浑浊的眼睛也变得清亮起来。家中一扫沉闷的气氛,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欢乐。母亲拿出父亲过去的新衣服给他换上,然后在父亲的背后垫两个枕头,把父亲扶坐起来。

    晚上,父亲吃了母亲喂的半碗小米粥,又絮絮叨叨地说起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事。过了好一会儿,他对母亲说:“我嘴巴无味,想吃个豆沙月饼。”一旁的母亲见父亲主动讨吃,也不再顾忌,欢喜地催促我赶紧去集镇买。

    都说云遮中秋月,那晚,不知什么原因,中秋的月亮迟迟不出来。当时已近晚上10点半了,街上空无一人。乡村的超市本不多,关门的关门,过节的过节,零零星星开着门的两家,却都说月饼卖完了。东问西找,最后总算在拐弯处找到了一家。急匆匆回来的路上,手机里传来母亲急切的声音:风儿,你阿爹走了。放下手机的刹那,悲伤顿时涌上了心头,泪水夺眶而出。我没有想到父亲的离去竟会这么快,虽说早有预感,但事情来得如此迅猛,让我措手不及。

    从此,在每一个中秋节,在父亲的遗像前,我总会为父亲供上几个他老人家喜欢吃的月饼,那是那一年我欠下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