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0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冬补冬补嘴空” 让我们啃了这根甘蔗

小陈在收甘蔗。 记者 崔引 摄

    江北区庄桥街道联群村,11月3日午后,陆续有人磕磕绊绊钻进甘蔗林。来的多是水果店老板,来进货。

    种植户老陈和儿子小陈把新鲜劈下的甘蔗一捆捆扎好,肩扛手抬,送到老板们的车上。

    民谚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明天就是立冬了,时令水果甘蔗的口感进入“好吃”的阶段,而啃甘蔗啃得龇牙咧嘴,也很契合“补嘴空”的说法。

    A

    等到霜落,甘蔗就好吃啦

    “你看这甘蔗长得多漂亮,不仅直,而且没裂缝。”

    眼下渐次成熟的甘蔗是今年4月20日左右种下的。半年多呕心沥血的打理,经受住台风“烟花”“灿都”带来的接连打击,看着甘蔗像小孩那样可劲儿蹿个子,老陈的语气中是藏不住的骄傲。

    老陈的骄傲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今年是他第一年试种广西农科院培育的脱毒种苗,没想到还算成功,“不仅长得高、长得好,口感也比传统品种更更松更脆。”

    老陈一家来自江西上饶,在江北区庄桥街道联群村种了约35亩甘蔗。和往年比,今年甘蔗的价格卖得不算高,“40元一捆,每捆10根,去年可以卖到55元一捆。”老陈说。

    价格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口感:甘蔗10月1日就已经上市,之前一直未到“最佳赏味期”,“最好是下一点霜,甘蔗叶有些发黄,就好吃了。”种了七八年甘蔗,老陈攒了不少经验;又比如“出镜率”:很多人买甘蔗,无非就是当季尝个鲜,如果走进水果店没有第一眼看到,或许压根不会想起眼下已经是吃甘蔗的时节。

    老陈说,本地甘蔗收到大雪节气前后告一段落,再往后大伙儿吃到的甘蔗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等地,价格或许会有所上涨。

    等待水果店老板上门收货的同时,老陈已经开始为来年做打算。一旁田埂上,小工正忙着选蔗种,一般四个甘蔗节为一段劈下,每节都要有圆嘟嘟的“肉球”,也有人管它叫“蔗犍子”,是新生命的希望所在。

    蔗种必须在头年秋天选好,埋到土里过冬,等到来年清明前后种下。

    B

    啃甘蔗的狼狈也是种乐趣

    “在我们那里,很多水果店直接把甘蔗榨成汁,一瓶一瓶卖。”等待老陈劈甘蔗的间隙,一个来自厦门的水果店老板说,“你们这里就没人喝。”

    或许正应了那句民谚“立冬补冬补嘴空”,喝甘蔗汁固然酣畅,却少了劈一截甘蔗握在手里啃的过瘾,哪怕啃得龇牙咧嘴、满嘴流汁,甚至戳破嘴皮,也是乐此不疲。

    作家周作人在《再谈甘蔗》中就说过:“所以要吃甘蔗,还只有自己嚼的那一个旧法子。”

    除了“补嘴空”,随着立冬节气到来,甘蔗已成熟,吃了不易上火,水分也足,能有效缓解秋冬季的干燥。此外,民间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可以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除了榨汁、啃咬,甘蔗其实还有另外的吃法——听长辈说,将甘蔗节和竹筱叶放在一起煮,喝汤可以清火。

    周作人在《关于荸荠》一文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只是又在其中加了一味食材:“(荸荠)乡下有时也煮了吃,与竹叶和甘蔗的节同煮,给小孩吃了说可以清火,那汤甜美好吃……”

    平时买甘蔗,大伙儿都会把顶端的叶子和梢头削掉。若是有心尝试,也可以将梢头里的芯剥出来,白白嫩嫩,有点像芦笋,用来炒肉或者做汤都是好吃的。记者 石承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