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百姓更好地呼吸 是这支团队的终极目标

呼吸内科团队。

    我们常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这句话听上去很直白,却道出了“呼吸”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一呼一吸,延展了生命的长度。

    在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患者多数是咳嗽、咳痰、胸痛、气急,但看似雷同的症状背后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挑战着每一位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临床经验。呼吸内科团队在负责人张勇华的带领下,凭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思索创新,为减少患者痛苦、增进治疗效果而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北仑区第二批医学重点学科及宁波市五星级慢阻肺防治示范单位,并获得宁波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新兴技术前移医生视线 让病灶“无计可施”

    近些年,内镜下的治疗不断被开发,张勇华团队掌握的新兴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完全可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治疗,从而使患者受益,减少手术带来的损伤苦痛。

    4年前,63岁的李老伯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手术切除了部分右侧肺叶。就在2年后,他在检查时被发现肿瘤复发,这一次病灶出现在右上叶。当时,1厘米大小的肿瘤已经压迫气管,影响了他的呼吸。

    “当时,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不适合再次手术治疗,但他符合微创内镜治疗的指征,我们建议实施支气管镜介入疗术。”张勇华说,“手术风险和利弊我们与患者家属解释说明后,家属表示充分信任。”

    确定手术方式后,在局麻下,张勇华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引导,顺利完成手术。这种微创手术有效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带来过大的手术创伤,康复更快,也大大节约了李老伯的医疗支出。如今术后2年,患者的情况很稳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团队在全市率先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肺癌的精准诊治、基因检测分析、个体化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同时,早在2016年就开展人工模肺(ECOM)下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精通支气管镜下肿瘤冷热消融术、DSA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及肿瘤灌注化疗等高难度手术。

    “抽丝剥茧”揪出元凶 一流团队助力跨越式发展

    不久前,56岁的田师傅因胸闷、气急来到北仑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由于患者气短症状明显,接诊医生当即为患者协调好床位安排入院。仔细给田师傅做了检查,详细查看并研究了各项检查结果,一些疑问闪现在张勇华脑海——到底胸闷、气急的原因在哪里?

    “既然存在疑问,我们就要消除疑问。”终于,结合影像学检查有了眉目:怀疑是异物堵住了主支气管。由于病史长达一年,张勇华团队推断异物被肉芽组织包绕,取出难度相当大,而且长此以往,如果再不取出,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于是,张勇华采用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成功取出异物,发现是一块近2厘米的不规则骨头。如果没有及时取出,后果不堪设想。

    多年来,这支呼吸内科团队得到了浙大一院呼吸内科的大力支持。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单位,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呼吸治疗中心之一。

    张勇华团队的科研、专业技术和人才发展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科室现有医生13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硕士研究生5名。

    如今,团队继续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的规范化诊治及三位一体的慢病管理策略,不定期开展患教活动,并为困难病人定期开展免费肺功能监测。

    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技术病种,开展内科胸腔镜下介入技术以及硬质气管镜的介入,并加强呼吸感染疾病病源、病菌的诊断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