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疗车间” 治愈着他们 也治愈着她

这对象山新乡贤的故事 让人泪目

石东旭生前与妻子周琼。受访者提供

冬日午后,周琼(左一)和同伴们一起晒太阳唱歌。受访者供图

给工疗工同伴过生日。记者 张晓曦 摄

    12月25日,是宁波赛科效实科技有限公司“工疗车间”工疗工赵海娇退休的日子。

    这天,“工疗车间”负责人周琼专门准备了蛋糕为她送别。当30多个伙伴一起给自己唱歌、鼓掌时,赵海娇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她在这里学会了技能、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尊重与快乐。在告别现场,她特地感谢以前经常来看他们的公司创始人石总。她说,她早知道石总已经离开人世4个多月了,但她一直不敢问,她怕周琼伤心。

    丈夫患上恶性肿瘤左腿截肢

    赵旭娇口中的石总叫石东旭,是周琼的丈夫。夫妻俩是象山县大徐镇的新乡贤,他们扎根大徐创业办厂多年。而“工疗车间”的创办则与石东旭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2003年,21岁的石东旭和周琼拿着5000元创业资金,从做模具起家,一步步将企业发展为年产值数千万元的大公司。

    可是命运却在2014年发生转变。那年10月,石东旭从美国出差回来,发现左腿总是很疼。一个月后,经上海一家医院初步检查,诊断为良性骨巨细胞瘤。谁知手术后,进一步检查发现竟是恶性骨肉瘤!拿到报告那一刻,周琼蹲在楼道角落里痛哭,她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丈夫才32岁呀,家里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

    周琼不甘心,她带着丈夫去上海另外两家知名医院复查,结果依然。之后,石东旭的病情在一次次化疗中不停地反复。

    他的膝关节坏死,换上了假体关节。他的左腿小腿股骨头坏死,像针扎一样疼,又换上了生物假体。可没过多久,出现排异反应,又肿又疼,不得不两次进行换骨手术……这样大大小小的手术,他经历20多次,仅膝关节一个地方就做了10次。

    2016年6月18日,石东旭左腿从大腿根部以下全部截肢。

    为精神残疾人士创办“工疗车间”

    看着丈夫每次手术时,疼得面部扭曲,牙齿紧紧地咬着被子,大汗淋漓却一声不吭的样子,周琼的心都碎了。但即使家庭遭遇重创,夫妻俩却仍不忘给他人送去温暖。在照顾丈夫之余,周琼仍结对资助贫困学子、看望孤寡老人、捐款捐物。

    2020年,她得知一些轻度精神残疾的人待在家无事可做,郁郁寡欢,便起意创办“工疗车间”。石东旭非常支持,叮嘱妻子“一定要用心做,不管将来企业如何,‘工疗车间’一定要办下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适应社会,我从没把自己当残疾人,也希望他们不要把自己当残疾人”。他立马拿出20万元,腾出厂房的一层楼重新装修,工作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洗漱室和卫生间一应俱全。

    去年11月11日,“工疗车间”正式成立。35个工疗工加入,周琼成了他们的辅导员。她找来熟练工手把手地教他们组装配件,教他们干农活,学会自食其力;教他们分工合作去食堂打饭端菜,学会互相帮助;教他们学打鼓、学唱歌跳舞,克服自卑大胆地走上舞台;教他们扎花、做甜品送给其他车间的员工,学会感恩与分享……

    石东旭有空也会来看望这35名员工,和他们一起吃饭,给他们过生日,看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加油鼓劲!

    “不管风雨有多大

    公益路上一起同行”

    35个工疗工的病情日趋稳定,但石东旭的境况却越来越不好。2021年上半年,癌细胞向肝部转移,做了介入治疗。8月,侵入脑部,他进入昏迷状态,不会说话了。8月23日,石东旭带着遗憾走了。

    8月26日,送别丈夫后,第二天周琼又准时出现在了“工疗车间”的伙伴们面前。她说,自己陪伴丈夫一路走来,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到他的呼吸。

    每天,她和35个同伴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烧烤,她就会想起丈夫周末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去野炊、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周游世界的样子;看到大家在镇里举行的工疗工比赛中力争上游的镜头,她就想起了丈夫刚做完化疗,第二天就强撑着虚弱的身子来公司上班的样子;看到有伙伴过完国庆假期从家里带来美食与大家分享的镜头,她就想起丈夫每次去化疗时都说自己出差,给父母留下“美丽的谎言”,不让他们担心……

    悲伤的眼泪流过了这一年的夏天、秋天和冬天,周琼破碎的心也在35个同伴的温暖下渐渐坚强。她在朋友圈里如是记录:“下雨有伞,天黑有灯,心中有想,皆能如愿,让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内心。不管风雨有多大,公益路上一起同行。在特殊的日子做有意义的事,完成你未完成的心愿……”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徐洪珂 徐赛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