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的“巴掌宝宝”如今健康成长。 |
又是一个忙碌的门诊。叫号后,一个扎着两小辫儿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陪同下,蹦跳着进来了。 你是?旁边的妈妈解释说:我们就是NICU吕勤主任说的那个小小,你们经常在电话随访的。 啊!这就是3年前那个出生时体重仅630克的宝宝吗?接诊的医生简直惊掉了下巴。 NICU100天创造的奇迹 胎龄26周,体重630克,身长如成人手掌大小,手指细如竹签,皮肤薄似冻胶,甚至眉目都分不清楚…… 2019年年初,当宁波市妇儿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手从手术室紧急转来的这位超早产儿时,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天哪,这宝宝能活吗?即便抢救过来,将来会有后遗症吗? 这是当时浙东地区出生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对宝宝和所有医护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有创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宝宝石头样坚硬的肺开始膨胀、苏醒,帮助她闯过了生命的第一关——呼吸关。 脐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宝宝的胃滴进0.5毫升的奶汁都难以消化,不能吸收,置管帮助宝宝度过营养关。宝宝的血管细如发丝,体内全部血量不过60毫升,仅仅是我们的一口水量。每天,输入宝宝体内的各种液量要精确到零点几毫升,药物剂量精确到微克。 整整100天,NICU的全体医护陪伴着宝宝,闯过一道又一道生死关,最终成功脱险,创造了他们都难以置信的奇迹。 家医互助再创奇迹 奇迹在继续。 100天后,宝宝出院了,几乎天天守在监护病房外的家人终于松了口气。看着襁褓中巴掌大的宝宝,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路更长更艰难。 小小妈妈说,刚出院时宝宝胃口很差,经常吐奶。他们遵从医嘱,24小时不离人地看护,怕她随时会忘记呼吸。 一个月到医院回访一次,监测所有指标。她跟医生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无论啥时候,只要有问题,他们都会耐心指导、解答,成了宝宝的家庭保健医生。 宝宝什么都比别人慢,好不容易学会了翻身,却一直不会爬,不会坐。到七八个月大时,他们根据吕勤主任的建议,带着宝宝做了半年康复,虽然进步很缓慢,但家人从不曾放弃。 快到两周岁的时候,宝宝终于自己会站起来走路了。 随访时医生强调,两周岁时一定要追上来,否则以后就很难追得上了。 康复结束回家后,除了一如既往的精心喂养,他们又根据医生建议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运动能力锻炼、智力开发、语言训练……小小妈妈告诉记者,吕勤主任经常电话随访询问,每个细节都问得很仔细。有次聊天的时候,她说起孩子跟小朋友接触的时候有点认生,吕主任建议小小去上早教,那里小朋友多,跟着一起玩耍,锻炼孩子的胆量,学会跟人相处。 更令家人欣喜的是,宝宝原本还需再做修复手术的心脏竟然也长好了。宝宝出院后心脏一直没长好,医生说两三岁再复查,如果还没闭合,就需再做手术。 3年的坚持,如今小小除了稍微瘦了一点点,各项指标都已追上来了,身高、智力、运动、语言等都是达标的。 一直在跟踪随访的吕勤也非常感慨:当年能把孩子从死神手里夺过来,就已经是个奇迹。出院后,他们也一直担心孩子会出现各种后遗症,所以经常在跟孩子父母沟通,给予养育指导。幸运的是,孩子现在长得这么好,跟上了正常的同龄孩子。这是家医联手永不放弃创造出的奇迹。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马蝶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