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睡,白天崩溃。失眠的痛苦,只有饱受失眠煎熬的人才能懂。 记者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了解到,大概只有20%的失眠患者会寻求医生的帮助。大多数人会通过饮酒、到药房买药物、褪黑素等助眠,却往往导致失眠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以为治疗失眠只能靠安眠药,其实药物并非首选的治疗方案,长期服用还会有明显的副作用。”科室主任季蕴辛说,“失眠不一定就需要用药。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失眠患者首选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高管饱受失眠之苦 每天吃褪黑素 32岁的刘先生是一家企业的高管。这两年来,一直饱受失眠的困扰。“有时候,睡一两个小时就醒了,再也睡不着。”无奈之下,他网购了多个品牌的褪黑素,希望能帮助睡眠。可仍然收效甚微。 在了解了刘先生的日常后,季蕴辛发现了不少问题。 晚饭后,刘先生就会早早上床,追剧、看手机、复盘一天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关系,晚上9点后,工作群里消息特别多。看了这个群看那个群,往往一刷手机就是两三个小时。 季蕴辛给了刘先生几点建议。 一是停掉褪黑素;二是把手机放在客厅,睡前两个小时不看手机,不回复工作消息,少思考;三是睡前做一些放松训练,把整个身体放空。 不吃药真能睡着吗?刘先生疑惑地回去了,决定试试看。 连着几次复诊,他都表示晚上明显睡得好了。 年轻人失眠 大多是手机惹的祸 季蕴辛说,从该院2016年开设失眠门诊以来,这两年失眠患者有明显增加。 20多岁失眠的年轻人很多,从门诊看,他们失眠大多数和不良的睡眠习惯有关,尤其是和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有关,手机的蓝光、内容都会刺激大脑。 季蕴辛介绍,刺激控制,通俗地说,是重新建立起“床等于睡眠”这个条件反射。 很多人不仅在床上睡觉,还在床上吃饭、刷剧、打游戏、看书等。平时会很早上床,好久也没有困意;有些人醒了,却迷迷糊糊躺在床上不想起。慢慢地,床和睡觉之间的联系被打断了。 “刺激控制,就是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失眠者把‘床’和‘睡觉’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因此,季蕴辛建议失眠人群,等困意袭来时再上床,而非在床上苦苦等待困意的到来。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陈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