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使用的锡制酒壶。 |
冬日里把黄酒热一热再喝的方式,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近日,象山一村民用新买的锡制酒壶加热黄酒,喝下后身体却出现了不适,经医院诊断为铅中毒。 “用锡壶热酒,竟能引发中毒?我们村里不少人都买了这款酒壶。”中毒者家属百思不得其解,便向象山县市场监管局求助,希望揭开“中毒”的真相。象山县市场监管局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马上在村内收集到了多个同批次“问题”酒壶,用实验揭开“中毒”谜底。 工作人员首先模拟村民热酒过程:取全新酒壶2个,用洗洁精洗净并晾干后,在酒壶中倒入超市购买的黄酒200ml,均于80℃水浴锅中连续温热30分钟、60分钟。接着,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检测酒壶中热黄酒的铅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酒壶经加热后,盛装的黄酒铅含量为68.8mg/kg-122.4mg/kg。按照国家标准中的规定,黄酒的铅限量为0.5mg/kg,严重超标。 那么,如果只用锡壶装酒不加热,或者经多次使用后的锡酒壶装酒,会不会降低酒中铅浓度呢?工作人员再次用实验模拟上述情况。 工作人员一边用洗干净的3号酒壶装黄酒放置12小时(20℃),另一边用洗净的4号酒壶分3次加热黄酒(每次均在80℃水浴锅中温热30分钟)。实验结果显示:3号酒壶处理的黄酒铅含量为14.3mg/kg;4号酒壶处理的黄酒第一次使用时铅含量为96.8mg/kg,第二次加热后铅含量为52.6mg/kg,第三次加热后铅含量为22.5mg/kg。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黄酒在装入该酒壶后,即使不加热,酒壶中的铅元素仍然会溶解到黄酒中;酒壶经过多次使用后,溶解的铅元素量虽然会降低,但经过3次加热的黄酒,铅元素仍超过国家标准限量40多倍。 实验结果表明,此次致使村民铅中毒的幕后“元凶”正是盛酒用的锡酒壶。锡本身无毒,问题就在于该问题锡壶并非纯锡打造,而是含有大量铅材质的合金所制。 市场监管人员提醒:盛装食品最好用食品级的不锈钢、陶瓷、塑料、玻璃等容器,尽量不用非食品级材质的容器装食品;购买接触食品的容器,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要求标签标注相关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并有生产者相关信息;金属材质的容器在接触食品时,尽量避开含酸性的物质,如醋酸、柠檬酸,以减少酸对金属的腐蚀。 记者 毛雷君 通讯员 石守江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