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0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死亡吗?

这样操作可以减少悲剧发生

    近日,33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心源性猝死也就是急性心梗,被认为是最大的“致死杀手”。

    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梗离世。

    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泵”,每分每秒都在为人体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这个动力组织一旦出现堵塞,便会出现急性且持续性的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由此得名。

    那么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死亡吗?心梗后可以通过治疗康复吗?

    近日,记者在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康复科的病房里看到,一位宁波大叔的亲身经历证明:精准施救+康复治疗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仅用1个月, 从心梗后瘫痪在床到生活自理

    “李医生,谢谢你们救了我父亲!”快要出院了,患者家属感激地向医生道谢。但回想起2个月前的那一场急性心梗,郭先生(化名)一家至今心有余悸。

    当晚7点左右,郭先生吃完晚饭后不久就出现了后背疼、心悸、恶心等症状,在吃完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于是早早地入睡休息。

    次日一早,因为不放心疾病,郭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当地医院就诊。但在做检查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意外——心跳呼吸骤停。

    心梗来势汹汹、进展极快,还没等做完检查,郭先生就一头栽倒在检查室内。

    时间就是生命,该院医疗团队立即开展抢救,在90分钟内快速完成心肺复苏、体外膜肺(ECMO)、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等急救措施……

    幸运的是抢救非常成功,郭先生的心跳和呼吸恢复了正常,随后被转入ICU重症监护了3天,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死里逃生。

    本以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就此终结,没想到等郭先生苏醒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因为心梗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包括记忆丧失、四肢瘫软无力、不能坐立、不能吞咽食物、不能说话……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这让郭先生一家难以接受。为了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2月28日,患者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郭先生转院至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康复科。

    可是患者的脑部神经受到极大损伤,想要恢复到心梗前的正常人状态,谈何容易?

    入院后,医生仔细评估病况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

    郭先生每天除了要做高压氧治疗,还要接受营养神经、运动疗法、针灸理疗、抗凝等康复治疗。即便前途未卜,郭先生的家属也从未想过放弃,极力配合医生做各项治疗。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坚强不屈的人,才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随着治疗的深入,治疗效果逐渐显现出来。短短1个月不到,郭先生的认知、运动功能就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已经能正常行走、交流、吃饭,智力和记忆都在逐步恢复中。

    45岁到60岁之间的中年人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45岁到60岁之间的中年人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

    很多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十分悲观,事实上,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突发疾病在发病前会有明显征兆,比如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急性心梗发病后应立即送医救治,因为病发后的90分钟是治疗的黄金期,及时有效救治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配合正确的康复治疗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更多是源于环境因素,包括吸烟,过度摄入高脂、高盐高热量食物、糖尿病、高血压、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市民应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单王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