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书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记者 崔引 摄 |
“5·18”前夕,伴随着清脆的刷卡声,宁波市档案馆三楼库房的门被缓缓拉开。 门的后面会是什么样的?是堆积如山的故纸堆,是光影里飞舞的尘埃,还是扑面而来的陈年油墨味…… 感应灯一盏盏亮起,档案馆库房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 约400平方米面积的库房,光三楼就有三间,布局大致相同。 走道两侧是整齐排列的密集架。看到柜侧的把手,关于档案馆库房的印象被唤醒:摇动把手,密集架缓慢移开,露出摞得整整齐齐的档案资料。 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把手如接力棒般依次飞速旋转,密集架移动的同时,排架之间的感应灯瞬间点亮。 早在2004年,宁波市档案馆库房的密集架从手动变成智能,总面积5300多平方米的库房均实现密集架智能化。 不过,总还是有些老味道被留下来。 市档案馆五楼库房里的密集架,由金属制成,却有一股清清淡淡、似有若无的樟木香味往鼻子里钻。“这些密集架是专门用来放古籍的,架子底部的樟木板用于防虫,而金属柜保护效果更好。”工作人员说。 打开其中一个密集架,里面码着70后、80后再熟悉不过的小人书。工作人员说,这是几年前一位姓陈的先生捐赠的,工作人员花了2个多月,才将这4000余册连环画整理完成并上架。 在库房旁的办公室里,还有一大摞陈先生第二次捐赠的连环画,在等着工作人员将它们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放到密集架中归档。 小到连环画,大到宁波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城市之间友好往来得到的礼物,收藏在市档案馆的库房里,从而拼凑出一座城市穿越千年的完整记忆。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毛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