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们为老人打菜。 记者 杨辉 摄 |
一碗红烧肉、一份油焖笋、一盘清炒菠菜、一碗青菜蛋花汤,打包过后,拎上餐盒,骑上三轮车,依次往每一户老人家中送去…… 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老年食堂——孝膳堂的志愿者胡淦权雷打不动地为村里卧床、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近5年来,和胡淦权一样,坚持为在孝膳堂就餐的七八十名老人服务的,还有70余名和美志愿服务队的女同胞们。 “这次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伦说。 75岁以上老人每餐4元,95岁以上老人免费 孝膳堂是2017年7月开办的。当初,在走访村民时陈伦发现,村里的老人们普遍存在菜买多了吃不完,或是因为做菜对他们来说越发吃力,进而导致时常吃变质食物的情况。 “后来,依靠和美志愿服务队,孝膳堂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陈伦介绍,一方面,村里有两个菜园,专门用来种植供孝膳堂就餐的老人们吃的蔬菜,很多乡贤、爱心人士也时常捐赠物资,为食堂的持续经营提供了食材;另一方面,老人们也出一点费用,75岁以上老人每餐4元,90岁以上每餐3元,95岁以上免费,以保证必要的开支。 志愿服务让孝膳堂越办越火 说起孝膳堂最大的功臣,那就是和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 食堂内,有一面志愿者风采墙,展示了每一名志愿者的姓名、职务等,管家、做菜阿姨、送菜的胡淦权等。 自孝膳堂成立以来,这些志愿者主动承担起洗菜、切菜、做菜、端盘、洗碗、打扫等活计,还主动搜罗养生菜谱,避开易引发高血糖、痛风等老年病的食材,推出健康丰富的菜单。 每天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菜品三天不重样,让老人吃得放心开心。近5年来,70余名志愿者轮流值班上岗,没有一人中途退出。 拿胡淦权来说,作为团队里唯一的男性志愿者,他承担了每日把菜品送到食堂、打菜、送餐等任务,“要送11户,每次送餐,我也会进门和老人聊聊天,问问他们吃得好不好,有没有不合口味的菜,下次可以调整,一圈送下来差不多40分钟。以前我没什么朋友,现在交友也多了,身体也好了,主要是做得很开心。”他说。 这和陈伦的想法不谋而合。陈伦觉得,孝膳堂的成功在于这些志愿者真正把老人当作了亲人,用自己的热心服务老人们,“如果花钱去雇佣工作人员,其实是做不好的,现在我们每个志愿者每月做一天,欢欢喜喜的,大家看着别人在做,就更想做了,这样的氛围非常好。”陈伦笑道。 作为另外两个村的第一书记(挂职),陈伦开始推广蒋家池头村的做法。“我在西坞街道孔峙村也复制了一个‘孝膳堂’模式,今年‘三八’妇女节,我还把三个村的200多名志愿者召集起来过节,让她们互相交流经验。” 志愿服务多样化,形成三大品牌项目 如今,在蒋家池头村,注册志愿者的人数达128人,占村里常住人口的15%。除了孝膳堂,志愿者们还时常开展道德庭、养绿护绿、敬老扶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 “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核心,以老年食堂、文化礼堂为两大服务阵地,形成了孝膳堂、道德庭、和美家园三大品牌项目,先锋、和美、初心、青年、润艺等五支志愿服务队伍成了我们的招牌。同时,推出‘道德银行’‘典型推选’等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逐步构建起‘组织有力、活动创新、礼遇保障’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陈伦说。记者 朱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