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牧夏记

    □贾明明

    夏日时分,三五个八九岁顽童,在东边太阳大放光彩之际,与家人招呼一声,“我放牛去了。”然后,一手牵上家里的黄牛一头,一手拿上青竹钓竿,脚步轻快地出门去。肩上斜挎帆布包,除了一些零零碎碎,里面装着一个不锈钢饭盒,内有饭团两个,偶尔会有咸鸭蛋一枚。

    艳阳高照五月天,朝阳灿烂,顽童脸上笑容更加灿烂。几人时而并肩而行,排成个大写的“一”字,交头接耳,说说笑笑;时而排成小写的“1”字,三步一回头与伙伴聊天。

    慢悠悠出了村子,向着南边的小河出发。似是嗅到了青草的芳香,黄牛的脚步加快,拖着少年加密步点。小河边的白杨已能望见,牛与人期望的目的地就在近前,小伙伴兴奋地叫了两声,牛仰头“哞哞”回应。

    一段紧锣密鼓的赶路,终于到了小河边,尺许高的青草吸引黄牛停下脚步,牛舌头疯狂地卷食。这里并不是孩子们的目的地,他们扯着缰绳使劲拉牛,可牛纹丝不动。别说少年,就是一个成年人与牛角力,都没有赢面。孩子们想起那句“牵牛要牵牛鼻子”,轻轻一扯牛鼻子上那股绳,牛就随着往前走了。

    终于到了孩子们想来的地方。把牛拴在粗壮的白杨树上,任由它们啃食青草,孩子们开始忙活自己的事。大家并不是真的喜欢放牛,而是喜欢把自己放归大自然,放牛不过是说服大人的一个由头。好像既为家里做了些事情,又可以心安理得地在河边疯玩一天。

    他们开始寻找钓饵。折一截树枝,在附近的麦秸垛下面,把腐烂的麦秸挑开,翻弄几下,就能挖到蚯蚓,也不需多,十来条足矣。重返河边,钓钩挂上一截蚯蚓,准备抛钩。

    手提悬浮于现实的钓竿,抛出半是虚幻、半是真实与水天融为一色的鱼线,那连着希望的钩子砸开水面,坠入河底。接下来是等待,等着鱼漂抖动,等着鱼儿咬钩,等着一股兴奋劲直冲脑门。

    微风拂面,细微的水纹轻轻摇晃着鱼漂,有时,分不清是风还是鱼在捉弄人。鱼漂的每次晃动,都能激荡少年的心随之摇摆,夹杂着兴奋与紧张,蕴含着希望与幻想。期冀是一条大鱼,在伙伴面前可以抖抖威风,吹吹牛皮。

    咬钩的多是白条或者鲫鱼,偶尔会拉上来一条泥鳅。三五个人,三五条鱼竿,钓上来的鱼多是两三条,大爆发时也不过七八条。河边上就地挖坑,找些干枯的树枝树叶生起火来,一个小灶坑就成了。把鱼摘洗干净,架在火上烤。有时觉得鱼不够吃就下水捞几个河蚌,和鱼一起架在火上烤。小伙伴们的帆布包里,有刀子、火柴、盐巴,野餐的家当基本齐全。鱼身上抹了盐巴,烤到焦,基本就熟了。河蚌在大火的炙烤下,会一点点张开,露出里面的嫩肉,丢几粒盐巴在上面,反着正着来回烤,很快就散出了肉香。拿它们就着饭团一起吃,简直就是人间至味。

    树荫下,牛在一旁啃食青草,人在品尝着河蚌、河鱼,各自欢乐。人在说说笑笑,牛有时会“哞哞”叫几声。人有时会下到河里,戏水一番。牛有时会撒开缰绳,任它们闲逛,因为有青草的牵扯,它们并不会走远。这一刻,人是随性的,牛是自由的。

    人和牛可以在河边耗一天,丝毫不会觉得无聊,只有流连忘返。大多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开始往回走。等到进了村子,有些时候,有的人家已经点起了灯火。牛在踱步,人在漫步,都不着急。都填饱了肚子,牛棚和房屋没什么诱惑力。比起屋子,还是天上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更可爱一些。

    许多个夏天,都是在放牧里度过。这样的夏天,当时是兴奋的,许多年过去,每次回想,心里依旧难免兴奋。忘不了那样的夏天,清风绿草,小河清浅,黄牛做伴,鱼竿一挥,就是一个夏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