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李毅飞 |
每年春天,总有人一路打听来到这里。 这里,梅花盛开。而且,清一色的白梅,像雪一样。一进梅林,就像掉入了香雪海。有的人是来看梅花的,他们在梅林中徜徉许久,然后便到梅林后面的祠庙去。那小庙两旁还有两棵虬枝夭矫的老梅。 庙里没有住持,只有一个守庙人。此人六十多岁,穿着青布长衫。他不像读书人,也不像个地道的农民。他一脸肃穆,深深的眼窝,眼睛却透着一种精锐和深邃。他每天一早就来开门,晚上离去,中途也会到梅林转转。梅花盛开的时候,他会痴看上半天。庙里面的塑像只有一尊,是个官员。这个官员就是北宋的王安石,又称王荆公。庙小,香火不断,塑像非常光鲜,里面也非常干净。 守庙人叫斯海。斯海小时候特别聪明,什么东西一教就会。读小学的时候,他读到了王安石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特别喜欢。他还听说自己村里那座破破烂烂的小庙,叫王荆公祠,供奉的老爷就是王安石。王安石27岁时,填了射阕状,来到了鄞县。他一来到这海河交汇的小城,就把东西乡十四村都走遍了,写了《鄞县经游记》。他浚治东钱湖,除葑草、立湖界,从此,这东钱湖的水就非常清澈。附近东乡的田地得到灌溉,年丰岁稔。“儿子要亲生,田要买东乡。”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王安石做了好多事,如建立了县学,还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如青苗法、严保伍等。据说,他后来的变法就是依据这“鄞县经验”。三年后,王安石调离了,老百姓建了生祠来纪念他。 后来,斯海辍学了。斯海经常翻阅地方志,收集民间传说,有关王老爷的事,他都不肯放过。这样一来,他倒成了民间的半个王学专家。六十岁时,他愿意无偿管理这个祠庙。他让人做了一件青布长衫。在庙一隅,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都是关于王安石的书籍和各种资料。外地游客来了,他还给他们当解说。 一天,来了一群春游的小学生,说是学校组织的一次走读活动。照例,他用蹩脚的普通话当起了解说员。小学生们走累了,就在梅树下休息片刻,看看梅花,又看看蓝天。恍惚中,斯海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吟着诗句,穿过那树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