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 外出旅游,我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大排档里,点上几个小炒,喝着茶,听旁边炉子的“呼呼”声以及熙熙攘攘的人声,闻空气中散发着一股不同食材融合而成的香味。 虽然大排档里的装修不算高档,但是食客却络绎不绝,有些已是常客了,一进门,就大声地和老板或服务员打招呼。他们说:“喜欢这里,除了菜肴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种氛围,让人觉得够‘镬气’。” “镬气”,也叫“锅气”,就是烟火味。在乡下或市井人家,吃饭有味没味,不是菜肴有多好,放了多少调料,而是锅要烧红、油要烧热,然后把菜放下去炒,放准油盐,这样炒出来的才好吃、有劲。 前不久,我们一帮孙辈为90岁的老外公在五星级酒店庆生,点的都是上好的菜肴——象鼻蚌拼盘、海参小米汤、清蒸大龙虾,用表兄的话说是“让老爷子吃顿好的,开开眼界”。席间,我们几个小辈争着抢着为外公夹菜,老外公盛情难却,勉强动了几筷后说:“年纪大了,肠胃不适应,吃不惯这些冷冰冰的菜。”回家后,外公让母亲打开煤气灶,用铁锅烧了蒜泥木耳菜、酱爆螺蛳,然后喝着小酒,吃得满嘴流油,有滋有味,边吃还边“训”我们:“花了介多钞票,不及家里做的菜好吃,有‘锅气’。” 翻炒、收汁、出锅,是公公烧菜的一贯步骤。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每晚中央电视台播放刘仪伟主持的《天天饮食》这档节目时,公公就坐在电视机前,拿个本子在旁记录,什么时候放酱油、米醋、黄酒,什么时候收汁,他都记得很详实。那时,公公家隔壁有一家饭店,生意不错。一有空,他就钻进饭店的后厨,东看看西瞅瞅,看看厨师如何炒菜,顺便偷艺,还不断自行琢磨,改进烧菜的技艺。时间一长,做的菜确实“锅气”十足,越来越有家常大厨的样子。一些时令蔬菜经他之手变得可口入味,连我家偏食的儿子也胃口大开,直呼“好吃”。 “锅气”是婚姻幸福的助力剂。有人说,抓住一个男人的胃就抓住了他的心。此话不假,好友的女儿相貌平平、学历一般,却找了个“高富帅”,让一众姐妹羡慕不已。某一日,好友开车带我去她女儿家吃饭。走进敞亮的大平层,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间宽大的厨房,不粘锅、平底锅、蒸汽锅等厨具应有尽有;厨房里,养生的、健康的、有营养的各类食材都搭配好了,红的红、绿的绿,整整齐齐摆放在案板上。那天,我亲眼目睹了小丫头做菜的场景,切菜的刀功、炒菜的火候把握都厉害极了。伴随着锅里“滋啦”一声,分秒间抛起抛落,快速翻炒,香气浓烈……一桌菜,经她之手,带着奇妙的烟火气,热气腾腾地上桌了。 那天,我们围着一桌好菜吃得津津有味。席间,好友的女婿阿罗也在,酒至一半,肤色被酒染红的阿罗竖起大拇指点赞坐在一旁的妻子,他说:“我就喜欢吃小雯烧的菜,现在除了一些必要的应酬外,我都回家吃饭,外面千个好,不及小雯烧得好,合我的口味。”言语间含情脉脉,一片深情。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锅气”是食物的灵魂,芸芸众生既然逃不开这诱人的俗世烟火气,不如好好珍惜这凡尘俗世中的迷人灵魂。人到中年,见惯了花开花落、沉沉浮浮,更在意全家团圆、平安喜乐。我喜欢自己买菜自己做。买菜、烧菜的过程虽繁琐,但在加工食材的过程中有一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简单而真切,包含爱、责任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