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切口解决老毛病 94岁老人转危为安

    “痛苦了4年,终于不难受了。” 8月31日,94岁高龄的成大爷(化名)从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胃肠疝血管科顺利康复出院,老人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意。

    近4年来,成大爷承受着“难以启齿”的病痛——腹股沟疝。反复突出的包块不断地引起下坠和疼痛,甚至影响成大爷日常行动和排便。由于患病部位隐私,成大爷总是避讳不谈。每次疼痛起来,他只能平躺休息,自己用手按摩止痛。病情反复,时好时坏,直到今年8月,病情再次加重。

    一开始,成大爷以为忍一忍总能缓解,没想到出现了持续性呕吐和腹痛。家人发现后,紧急把老人送至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就诊。

    胃肠血管疝科主任医师刘卫怀全面检查后,发现老人的右腹股沟有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物,腹部CT显示右侧腹股沟疝伴肠梗阻。

    这并非一般的腹股沟疝!情况危急,刘卫怀当机立断,立刻施行腔镜下探查。“老人的小肠因为嵌顿已经产生缺血改变,呈黑色,不具备保留的可能性,需要切肠。”

    然而更棘手的是,成大爷年岁已高,开腹切肠、二次放置补片的手术损伤太大。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仔细研判后,刘卫怀决定选择对部分小肠进行切除,并在腔镜下对疝进行修补。这一手术方案只在腹壁开长约4厘米的小切口,就能切除坏死小肠,解决了成大爷的大问题。

    刘卫怀表示:“老年人腹壁薄弱,发生疝气的概率会增高,如果诊断有疝气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一旦发生嵌顿而引起肠梗阻、肠坏死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朱晓莉 杨梦园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