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织图》里
说丰收

这套南宋“连环画” 如今“照进现实”

清《御制耕织图》里的“碌碡”。

俞塘村复原的“碌碡”。 记者 顾嘉懿 摄

    每逢二十四节气,有一套图总会被刷到。

    上面画着头戴草帽、挽起裤腿的农民,也有水田、耕牛、飞鸟、篱笆院落、三两农家。

    春分时,题跋上写“溪头夜雨足,门外春水生”;谷雨是“东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芒种,“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秋天到了,则有“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诗意与画境结合,一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向往的生活。

    此图名为《耕织图》,作者是南宋时期宁波人楼璹。近日,东钱湖镇俞塘村将《耕织图》里的场景搬进现实,打造了一片“宋韵耕织园”,引发围观。今日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走进画里,一起领略这一场延续千年的丰收场景。

    1 连环画式展示四时农事场景

    《耕织图》分《耕图》与《织图》两套。其中《耕图》从“浸种”到“入仓”共21个画面,《织图》从“浴蚕”到“剪帛”共24幅。连环画般展开的场景,既是传统男耕女织生活的浓缩,也是农村四时生活的写照。每个画面,都配有楼璹自撰的八句五言诗。有反映农耕之苦,“泥深四蹄重,日暮两股酸”;也有对农事进行诗意化描写,“薄暮佩牛归,共浴溪前水”;有对王者的称颂,“永怀历山下,往事关圣情”;也有对赋税的关切,“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

    楼璹将图文进呈宋高宗,受到褒奖,他也因此从於潜县令任上升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素有耕织传统。表现耕织主题的图样,在青铜器、画像石、敦煌壁画中屡见不鲜,农民鞭牛插秧的场景更是不断复现。

    宋代,这一民间场景进入了宫廷。宋高宗就记得,“朕见令禁中养蚕,使知稼穑艰难。祖宗时于延春阁两壁画农家养蚕织绢甚详,元符间因改山水”。说的是宋仁宗时期,宫里延春阁壁上曾绘有《蚕织图》,至宋哲宗、宋徽宗时改作山水。

    楼璹进呈的《耕织图》,唤起了宋高宗对“民本”的重视和回归。

    2 “耕织”是画家热衷表现的母题

    楼璹的原画今已不可见,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此图入宫不久,就被宫廷画院传移模写。黑龙江省博物馆现存南宋宫廷摹本《蚕织图》一卷,系《耕织图》中的《织图》部分。长卷贯穿24个场景,从“腊月浴蚕”到“织帛下机”,图中翁媪长幼,皆着宋服。每个场景下,还有标注画面内容的楷书小字,系高宗续配吴皇后亲笔。

    元明时期,《蚕织图》曾落入民间,清康乾时期被收入清宫。1947年,该图由大庆市民冯义信在长春小贩处购得,1984年捐献国家。

    南宋以来,“耕织”一直是画家热衷表现的母题。清康雍乾三代,因为皇帝的推崇,《耕织图》的影响力再次达到巅峰。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耕织图,并亲自作序题诗,组织付梓颁赐臣工,成就了这部负有盛名的《御制耕织图》。

    《胤禛耕织图》则别出心裁地将雍亲王和福晋们的形象画入图中。在“耙耨”一图,还是四阿哥的胤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足穿芒鞋,持缰绳、扶竹竿,微雨中迎风站在耙上清理杂草;在“收刈”一页,农夫装扮的胤禛正带领众人在麦田中收割,他本人持伞站在田间小路上,面带微笑……

    而到了乾隆朝,不仅有皇帝续题的耕织图诗,更将“耕织图”化作立体景观,移建到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并将皇家织染局也迁建于此,以全耕织之意。“两岸溪町夹长川”的玉带桥以西,渐次呈现出“不辨吴村与越乡”的景象。时至今日,耕织图景区仍是颐和园内的一大景观。同时,《耕织图》还被制作成各色版画、漆玉插屏、刺绣、瓷器、墨锭、扇面、年画等“周边”广为传布,类似于今天的“文创产品”。

    3 影响世界的《耕织图》复现于宁波

    《耕织图》的影响力还远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被认为是对日本影响最深的“中国农书”。在日本,《耕织图》并不完全作为农业技术参考书存在,也作为山水画被欣赏。足利义政时期,便非常流行用中国《耕织图》中的元素制作屏风画,如《四季耕作图》尤为狩野派画家钟爱。该图式还影响了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其中大量养蚕主题的浮世绘也被称为“蚕织锦绘”。

    18世纪中期起,从广东输往欧洲的外销画,也多有以耕织为主题。欧洲人还用他们擅长的铜版画方式翻刻耕织图,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因为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在流传过程中也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的作用,楼璹的《耕织图》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

    据宋刊楼钥《攻媿集》载,楼璹向高宗进呈原图后,仍有家藏副本。在他去世之后,其孙楼洪、楼深发起,将耕织图诗刻石,由楼璹的侄子楼钥书丹,以期长久保存。今天一阁藏有耕织图诗残石两块,乃1928年出土于灵桥门附近。

    如今,拥有世界影响力的《耕织图》,正在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IP。今年8月底,再现宋时耕织图景的“宋韵耕织园”在鄞州东钱湖镇俞塘村建成,从《耕织图》里走下来的“碌碡”“初秧”场景在山谷复现。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的画面,使游客在体验田园山居的同时,感悟四时流转,岁月轮回,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入交流。

    记者 顾嘉懿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