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明 同样的风景,因为距离不同,落入我们眼中也不尽相同。我们总是向往诗和远方,而往往容易忽略眼前人、近处景,总以为远方的才是风景。 太白坡森林步道离我近在咫尺,却鲜少有机会光临。总以为机会有的是,这么近随时都可以去。而恰恰因为近,使我不懂得珍惜,在北仑居住了十多年,仅仅去过一次。 这个国庆假期,莫名的想去登山。想起六七年前去了太白坡,因为是团建活动,照顾部分同事的情绪,未曾抵达“太白亭”就折返了,心里总是有些遗憾。很想去云雾缭绕的山顶一探究竟,终于有了这次的行动。 山脚下,小桥流水,没有古道西风瘦马,没有参差人家。河内几块顽石,任人踩踏,借着它们,可以来回穿梭,从此岸到彼岸,从彼岸到此案。脚下流水匆匆过,从无水流肯回头。 沿着小路上行,路过一处竹林。秋风阵阵,一阵狂风如虎啸,忽然入竹似龙吟,摇落竹叶无数,满眼尽是秋意萧瑟。 阳光一阵阵洒落头顶,帽子忽而戴上,忽而摘下。浅秋的阳光还是有些炙热,只能靠一顶帽子遮阳。越往上走,林子越发茂密。阳光终于被树枝隔绝在外,脑瓜皮得到解放,不必再困在方寸之地,可以充分感受山风带来的阵阵清凉。 绿树层林间,有鸟鸣阵阵,有蝉鸣声声。 登山的人鲜少言语。不知是否因为听多了俗世的言语,更加珍惜这大自然的声音。啾啾、吱吱……听起来那么动听,谁的口哨声在山间回荡,与鸟唱蝉吟相得益彰,毫不违和。 记得上次来此,也是这样的季节。太白坡给我的印象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刚刚下过一阵小雨,还未完全放晴,天青青兮欲雨,云澹澹兮生烟。高处云遮雾绕,遥望山顶,颇有几分仙气。行人寥寥,树木不言,鸟兽不语,宛若空山。 山腰处,一注泉水流过,内有蝌蚪嬉戏。掬一捧清水在手,撩在胳膊上、脸上,清凉宜人。 我登山大多是随心所欲,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登山,不是为了满足征服欲,不一定非要抵达山顶。这次有所不同,因为上次的半途而废,心里有些耿耿于怀。从踏出的第一步起,似乎就是为了征服,一定要到达最高处才不虚此行。心里似乎有一道坎,不知道是山给的,还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不迈过去,它一直是道砍,横亘在你心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磕绊你一下。迈过去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心境会大不同。 走过“翠竹坡”,踏过“刺杉坡”,迈过“书童岩”,跨过“简竹坡”,“太白亭”越来越近了。心里铆足了一股劲,不敢松懈,哪怕走走停停,目光从未离开过山顶。 终于登顶。 俯瞰山下,“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直视远方,白云从我腰间过,仿若身已在苍穹;环视四方,感觉山才是主角,那些人类的建筑不过是点缀。 身在山顶,才会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它教会我们谦逊,只要你不是珠穆朗玛峰,总有一座山比你更高。你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也不必自卑,总有一些山比你还矮,何况许多地方是一马平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