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2-11/02/A15/9191131_ds-qianyh_1667284402439_b.jpg) |
王阳明 |
友人问:王阳明到过宁波城区吗? 我说:到过,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 据王阳明先生的相关年谱记载: 1513年,正德八德,癸酉,四十二岁,在绍兴、余姚、宁波,至滁州。五月既望,先生至宁波鄞江之浒嘉宾堂,会晤了即将归国的日本了庵和尚,作《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是月左右,鄞县黄宗明因举业事,请教并师从先生。 (见吴光 陈利权主编《王阳明的心路历程》) 鄞江之浒,浒是水边的意义,鄞江,旧指奉化江。 明代的勘合船,是按照勘合贸易条约所规定的、政府官许的进贡船。勘合船在将近一个半世纪间,前后共派遣了17次。而了庵桂悟作为正使的是第十四次,1511年,正德六年。 了庵桂悟(1425—1514),法讳桂悟,道号最初为桃溪(或桃蹊),后后土御门天皇亲笔写了“了庵”二字后,以“了庵”为道号。别号堆云、钵袋子。日本曾派八十一岁高龄,人格品行高尚的了庵桂悟出任正使,永正七年(1510)入明途中遭遇逆风未成行。次年九月在鄞江登陆,完成使命后于永正十年(1513)归国。曾受明武宗招请,任中国五山育王山广利寺第一百一世住持。归国后,次年九月十五日圆寂。寿九十岁。著有《了庵和尚语录》。 王阳明在《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中写道:“今有日本正使堆云桂悟字了庵者,年逾上寿,不倦为学,领彼国王之命,来贡珍于大明,舟抵鄞江之浒,寓馆于驲。予尝过焉,见其法容洁修,律行坚巩,坐一室,左右经书,铅朱自陶,皆楚楚可观,非清然乎!与之辨空,则出所谓预修诸殿院之文,论教异同,以并吾圣人,遂性闲情安,不哗以肆,非净然乎!且来得名山水而游,贤士大夫而从,靡曼之色不接于目,淫哇之声不入于耳,而奇邪之行不作于身,故其心日益清,志日益净,偶不期离而自异,尘不待浣而已绝矣。兹有归思,吾国与之文字以交者,若太宰公及诸缙绅辈,皆文儒之择也,咸惜其去,各为诗章,以艳饰回躅,固非贷而滥,吾安得不序!”这篇序文,今收藏于日本三田博物馆。 了庵桂悟会见王阳明,接触阳明心学,可能只是简单了解,但了庵应是把阳明心学种子传播到日本的第一人。武内义雄在其《中国儒教之精神》中说:“日本阳明学之传,从了庵桂悟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