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天的藕

    □子君

    繁花落尽,大雁南飞,秋已至。

    此时的荷塘已是粉红落尽,褪却了满池碧绿。历经一夏的雨露和风声,荷将秋日的清苦藏进了一只只饱满的莲蓬里,留下盘根错节的藕,独守着秋的寂寞。

    秋天的藕,洁白如玉的表皮变得微黄,还多了斑斑锈迹。随着温度的下降,鲜藕中的淀粉含量逐渐增高,滋味却更加隽永悠长。《食疗本草》中记载:“藕性寒,可以补益中焦脾胃,补养精神,增强气力。”煮熟后食用的莲藕,更是补心益胃。

    甜蜜如初恋的桂花糯米藕,让整个江南发甜。此时,煲一锅莲藕排骨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好的藕汤适合在家里小火慢煨,就像挖埋在泥塘深处的藕,需仔仔细细,才能将粉糯的莲藕整个儿掏出。选取中段藕节,切成小块与焯水后的排骨一起放入砂锅,搁一把葱节、一小块姜,开上小火慢煨。取一本好书,在一旁静静守候,“咕嘟咕嘟”,不疾不徐,关火前,撒一小撮食盐调味、几粒红艳艳的枸杞增色即可。此时,莲藕自带的清香早已深深沁入软烂的排骨,清甜润泽的好汤里,既有着秋的雅致,还多了几许家的温馨。

    若说秋藕更雅致的食用方式,那便是被制成藕粉。清代顾仲的《养小录》中描述:“以藕节浸水,用磨一片架缸上,以藕摩擦,淋浆入缸,绢袋绞滤,澄去水晒干。每藕二十斤,可成一斤。”一口缸,架一块石磨,农人来来回回摩擦着藕段,浆水兜在过滤的纱布袋中晃来晃去,天空有光线穿过,滴答滴答,滴入缸中……

    古法制成的藕粉,呈细小的颗粒状,若要吃到上佳的口感,还需拿捏得当,不然就成浆糊一团,白白糟蹋了。李碧华的《青蛇》中写道:“他简直便是叫杭州蒙羞的一碗不及格的桂花糖藕粉——糖太少,水太少,税税稠稠,结成一团,半点也不晶莹通透。”冲过藕粉的人一看便知,定然是意指那男人的不解风情。

    一碗冲调得当的藕粉,得先用几小勺温水把颗粒化开,然后一手沸水冲入,另一手不断地快速搅拌。刹那间,藕粉便由初时混沌的浓稠渐至顺滑剔透,泛起朦朦胧胧的樱花粉。一碗水晶般温热的藕粉入喉,暖心、暖胃。此时若还有美景可赏、美食可尝、佳茗可品,便是一段有腔有调的江南慢生活。

    藕粉虽好,却不宜多食。《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一口气吃了七碗的藕粉丸子,胃胀得差点把命丢了。食而有度,才不至于反伤其身,一如为人处世,也需进退有度。

    寒凉的秋夜,还适宜用莲藕烹粥,一边读李清照的词。

    老藕去皮切成小丁,加一小把红豆、粳米和糯米,一起入锅熬制。微微跳跃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渐渐翻滚,米浆稠红。

    年少时也曾读过很多李清照的词,却不甚解其中之味,待读懂时,人生已是过去大半。

    正读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际,阵阵清香缭绕鼻尖,原来已是粥稠米烂。加点红糖,撒几粒桂花拌开,然后舀起一勺入口,于是浅浅相思淡淡愁,打湿了整个烟雨江南的秋。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