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广度、有角度、有温度、有力度

杭甬“双城记”
晒出阶段性“成绩单”

杭甬高速复线滨海互通枢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海上高速枢纽。资料图片

    【有角度】

    既“错位”又“协同”

    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翻开数字面料册,扫一扫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跳出对应的布料,无论是质感,还是“拉扯”形成的褶皱,都和实际看到的差不多。

    公司总经理刘郴说,这款服装3D数字化设计工业软件已为宁波上百家服装行业企业提供覆盖设计、推款审款、改版、视效到智能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缩短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周期,还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实现与客户的“不见面沟通”。

    像这样数字赋能合作的案例,已在杭甬两地“遍地开花”: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能力中心正式启用,杭州阿里云与宁波蓝卓科技等龙头企业在两市互设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机构,浙江中控与镇海炼化合作实现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分散控制系统进口替代……

    杭州和宁波,是两座“个性”鲜明的城市。不夸张地说,杭州的数字平台、专业服务优势有多突出,宁波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丰富优势就有多明显。

    两强相遇,是“1+1=2”,还是“1+1>2”?

    《行动计划》给出了指引:既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也要实现高水平协同。

    以宁波为例,近年来持续推动制造业向“大优强”“绿新高”升级,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11个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三。

    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宁波发挥优势,与杭州共建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五大标志性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组建57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两地共同入选第三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磁性材料、数字安防、绿色石化等3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两强联手,远不止“1+1>2”!

    杭甬两地共同研究并向科技部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改革举措;共建科研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7家,2021年合作承担省级研发攻关项目33项,产业提升技术100余项,2022年联合申报省“尖兵”“领雁”项目90项;共同向上争取在杭甬两地开展外国高端人才(A类)工作许可互认试点;2022年,长三角高层次人才云聘会设立“双城记”专区,推出岗位1.5万余个。

    【有温度】

    从“跑几趟”到“不用跑”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件大事,但也是件“小”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切实提升两地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出“双城记”才算唱得好、唱得响、唱得值。

    在杭州生活了19年的宁波人方迪对此感触颇深:他的父母生活在宁波,不定期到杭州就医,最早“要先自行垫付费用,然后拿单据回宁波报销”,到后来“在宁波备案后,就可以在杭州直接结算”,再到现在“直接结算,不用备案”。

    从“跑几趟”到“不用跑”,方迪说:“感觉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杭州市医保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吕良说,杭甬两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双向免备案是从2021年7月开始实施的,目前已覆盖杭州的1130家、宁波的769家医疗机构。

    2022年至今为止,杭甬两地共有177万余人次在对方城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中杭州参保人员在甬就医结算73万余人次,宁波参保人员在杭结算104万余人次。

    以民生需求为鲜明导向,唱出了杭甬“双城记”的温度。

    从统计数据看,杭甬两地聚焦企业、居民交流互通高频需求,2021年谋划提出并实施了首批9项惠民利企事项;2022年围绕惠企保供互通、民生互惠互利、文旅服务共享等方面推进实施了第二批14项惠民利企事项。

    目前,两批23项惠民利企事项已基本完成。其中,医保异地结算双向免备案、市民公园年票(卡)相互开放办理、社保卡异地办理和特约商户优惠共享等切实增强两地企业、居民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有力度】

    建机制、列清单、抓落实

    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杭甬“双城记”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已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双城辉映、协同共进的活力和动力。

    背后,离不开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和深化。

    为唱好“双城记”,杭甬两地构建了纵向多层次联动、横向多部门协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起两市市级层面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常务副市长工作会议协商机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协调机制、职能部门协同落实机制”四级协同工作机制。

    两地党政代表团还多次举行联席会议,协商重大合作事项,签署两市合作框架协议、工作机制备忘录;两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互访会面,明确重点专题合作事项;两市部门加强人员交流、业务对接,签订数字经济、综合交通、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科技合作等系列专项合作协议;两市互派干部开展实训锻炼,推动干部交流常态化。

    通过系统谋划,两地确定了体系化布局清单化推进的政策工作体系,编制各自的行动方案,明确推进“双城记”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改革事项的总体任务布局,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标对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印发并滚动推进年度工作清单、惠民利企事项,清单式、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记者 石承承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