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宁波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立足宁波城市资源本底,以提升人居环境、彰显历史文脉、提升空间品质、激活发展动能为主线,合理规划城市更新单元,划定重点更新片区,实施六大更新行动,加强片区内功能性改造和场景营造,塑造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城市新形象。 主要目标: 2023年底前,通过建立完善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创新规划、建设、产业、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高质量完成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任务;48个重点片区更新工作持续开展,完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 到2025年,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推进,持续创造生活宜居、生产高效、生态优美、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向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助力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努力成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的示范市、全省未来城市建设的先行者。 六大更新行动: 一、实施未来社区创建行动,推动居住类地段更新提升。 重点推进北仑星阳未来社区等20个左右示范性项目建设。 新出让地块以未来社区标准推进建设,增补周边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既有老旧小区重点完善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 实施公共空间微改造,建设“口袋公园”,织密慢行网络,推进适老化改造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提升社区医疗、养老、托育、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全龄化多元需求。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社区传统物业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升级。 到2025年,创建未来社区240个以上,覆盖35%以上的现有城镇社区。 二、实施城乡接合部焕新行动,推动城中村片区化改造。 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治理违法建筑和违规出租房,整治环境卫生。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通“断头路”,完善地下管网和环卫设施。 推动村庄和工业用地整治腾挪,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展发展新空间。 坚持“留改拆”分类施策,开展城乡接合部新三年改造行动,启动实施江北压赛村、镇海五里牌村等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 到2025年,实现城中(边)村、镇中(边)村动态清零。 三、实施历史街区复兴行动,推动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 促进历史城区活力复兴,保护老城肌理、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整体格局,探索小尺度、渐进式改造提升方式,培育新业态和新场景。 推进古镇老街活态传承,坚持以用促保,补足设施短板,植入现代商业休闲功能,提升街区活力。 以宁波文化紫道展示宁波历史城区人文风貌,形成三江口1小时文化步行圈,继续推动镇海历史城区、慈城古县城整体有机更新。加快推进永寿街、秀水街历史街区更新,梅墟老街、庄市老街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到2025年,“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发展传承体系全面建立。 四、实施低效产业用地增效行动,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推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支持将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存转型为文化地标,传承历史记忆,植入功能业态,提升都市活力。 推动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引导城区内零散工业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老旧厂房按照更新规划要求,改造为创新创业载体和社区服务设施。 推动低效工业区块“凤凰涅槃”,开展地块排摸调查,引导连片转型升级,联动周边社区,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型功能区域。 推动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整修老化配套设施,鼓励绿色节能改造,引入新兴功能业态。 重点推进宁波渔轮厂、翠柏里玻璃厂等重点项目建设。 到2025年,建成和提升小微企业园200个以上。 五、实施滨水空间提质行动,推动城市魅力颜值提高。 做靓三江六塘河,因地制宜打通断点堵点,增设滨水服务驿站,有机串联公共空间,探索滨水和腹地空间一体化改造。 做美生态海岸带,实施蓝色海湾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滨海绿道建设,建设标志性滨海客厅。 重点推进长春门文化公园、西塘河南岸整治工程、甬新河东岸贯通工程、下应滨水公园-甬新河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到2025年,推动建成区三江塘河有序贯通。 六、实施美丽城镇集群行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打造均衡优质的美丽城镇生活圈,持续开展美丽城镇“十个一”基础设施建设,联城带村,构建优质均衡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开展高品质城镇生活圈建设。 持续健全美丽城镇“五美”建设体系,多类型联动推进美丽城镇集群行动,强化设计引领,片区化实施老旧城镇改造与产业空间再造,每年推出一批更新成效显著的示范城镇。 持续增强城镇带村富民功能,统筹实施县域风貌整治提升,以未来乡村建设理念为统领,协同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浙东民居”样板村建设,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开展城乡危房治理。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富单元建设,重点提升象山县石浦镇等美丽城镇,奉化明山剡水、余姚四明之窗等县域风貌样板区。 到2025年,重点创建省级美丽城镇60个以上,打造未来乡村150个以上,建成县域风貌整治提升片区20个以上。记者 周科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