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跤摔聋”“一巴掌打聋”……很多人都以为是意外,其实这种风险大多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几天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从小床上掉下来,结果耳朵就聋了的婴幼儿。 这名小患者刚满5个月,前几天不小心从小床上掉下来,随后家里人一直在关注孩子的脑袋有没有问题,看他能吃能喝的,心也放宽了不少。可后来他们发现,孩子的听力好像变差了,叫他得很大的声音才有反应。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个宝宝是混合型耳聋,结合其他检查,最终确诊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听到这个结果,宝妈感到难以置信,明明宝宝出生时听力检查都是好的,怎么摔一跤就变成了这样?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一晖解释:“一跤摔聋”大多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种疾病是基因遗传引起内耳病变,患者内耳的结构有问题,头部剧烈震荡会引起内耳毛细胞损伤,使其迅速产生听力损失,原本完全正常的听力,可能突然就完全听不到了,也可能是一部分听力损失。 据介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以渐进性和波动性听力减退为主的先天性内耳畸形,得了这种病的患儿,早期并没有听力异常,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渐出现听力损失。这部分患儿在做新生儿听力筛查时是正常的,但基因检查有异常。我们常说的“一针致聋”“一巴掌致聋”,就涉及两个常见基因。因此,出生时建议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同时进行,以便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当筛查出这类基因时,家长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规避剧烈运动、头部撞击等情况,尽量避免后天听力下降的风险。一旦发现听力下降需及时治疗,最大程度上保护残余听力。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马蝶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