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系主任

    □陈英兰

    一头银发,精神饱满,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工作尽心尽职,一心为学员着想。她姓沈,是我正在就读的老年大学文语系的系主任。

    她来老年大学上班几年,虽然我们学员上午上课时间是8:45,但沈主任每天早上七点三刻就来到学校。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后,她一手拿起各个教室的钥匙,一手提着一根一米长的不锈钢杆子。我第一次见到这根杆子特别好奇。经观察,原来她打开每个教室的门后,再用那根杆子打开教室的玻璃窗,让每间教室通风换气。因为每个教室靠窗边有一排七八十公分宽、与窗齐高的窗台,手臂很难够到窗户,她巧妙地借用了这根“金箍棒”,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迎进来,为学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左右两边共五个教室的门窗全部打开后,沈主任仍旧没有停下进办公室去休息,而是继续巡视。有些学员一进教室,就随手打开了所有日光灯。为了节约用电,她总是把靠窗那边的灯关了,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公家的东西,该节约我们还是要节约。由此我想到了那年九月,我刚进入老年大学读书时,课间经常看到沈主任在各个教室进出,有几次看到她走进我们的教室站上一会儿,问我们这个温度身体舒适不舒适、空调好不好用,然后习惯性地抬头看看空调温度显示屏。当时我单纯觉得我们的系主任真关心学员,在试空调效果好不好、温度合不合适。其实她不但关心学员们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在为国家节约电力资源,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佳状态。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学员养成了人走灯灭的习惯。杜绝浪费,一切都是以够用为原则。

    她对学员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记得老年大学首次采用网上报名、网上付费的办法时,有部分高龄学员,虽然半夜里报上了名,可是没有绑定银行卡,无法在网上支付学费,他们怕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急得团团转。沈主任知道后,主动跟他们说:“到我这儿来,我给你们付。”这样一垫付就一万多元,解决了这些老人的燃眉之急。

    有一天上午,我们在走廊上忽然听到她大声讲话:“我们这里都是老年人,你叫他们到上一楼、下一楼去泡茶,万一摔倒了怎么办?”很少听到她这么大声说话的。怎么了?原来是我们七楼的饮水机坏了,第一、第二天没修好,她不声不响地和小徐老师一起,拿来四五只热水瓶,去楼上一只一只灌满水,再放在七楼饮水机旁供学员们饮用。可是过了一个双休日,饮水机还是冷冰冰歪在那里,无法供水,她就发火了。这发火的背后其实是对我们老年学员的一份责任和关心。

    沈主任不但关心学员,而且对上课老师也如此。有一段时间,给我们上课的陈老师手臂摔伤,沈主任一得知消息,就和助理老师买上水果等,上门去慰问。而她自己腰椎和手臂受伤动了手术,却千方百计瞒着大家,坚决不让别人去看望,不给别人添麻烦。

    每当有人夸她时,她总是说:“我是一名党员,在校一天,我就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关心每个学员是我的职责。”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