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8日 星期六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悬疑小说不是“故作悬疑”的小说

——读《白鸟坠入密林》

    □无  端

    《白鸟坠入密林》是一部花费了作者相当脑力的作品,在某些细节刻画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在读该作前,笔者已读过这位作家出版的其他三部作品:《海葵》《冬至前夜》《告别前的轮回》。其中,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当属《海葵》最佳。和这几部作品不同的是:《白鸟坠入密林》采用了开放式结局。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叙述描写故事的笔力,设计铺排情节的才华和他所期待达到的作品效果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尽管作者贝客邦从头至尾都在竭力体现“本格派”“社会派”的各自优势,可惜这两者最后非但没在作品中水乳交融,甚至都没能达到基本的平衡。小说最后,笔者读出的是一丝颇为遗憾的“不知所云”。

    故事讲述了一起小女孩的失踪案件。作者自以为别出机杼,用了主人公“我”到当地拍摄纪录片的由头来引出此案。这样一来,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和案件相关人员之间便严重缺乏主客观上的紧密联系,从而导致作者写得挺累,读者看得也挺累。在小说里面,作者还倾尽笔墨,塑造了一个无法给他定罪的“嫌疑人”梁皓——警方和群众一致认为女孩就是从他家“失踪”的。但这个人物,从头至尾都面目不清,性格模糊。比如作者非常累赘地花了大量笔墨写梁皓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其妻怀疑他与小姨子有染的情节。而这些内容一来没有深化人物内心的作用,二来和故事主线毫无关联。是的,笔者明白作者的“野心”。他希图在叙写这起案件的同时,挖掘出几个原生家庭内部隐含的潜在矛盾,拓展小说书写面的广度和挖掘点的深度,并用“白鸟”和“密林”这两个意象来对应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某种寓言式的隐喻。可惜,希望虽然美好,结果却不如人意。此外,作者的笔触看似细致绵密,实则有很多混乱之处。最典型的就是小女孩的死因。作者先提示是“投湖”了,然后笔头一转,说小女孩“失踪”前,曾回过一趟家。要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情节在前面全然没有过铺垫,就是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逆转而逆转——这种笔法恰恰是悬疑小说最为忌讳的。最后,作者还用阴森莫测的笔调写了某邻居对小女孩家不怀好意的窥探。作者画蛇添足般加上这么一部分描写,究竟是为了什么?笔者最直接的理解只能是“故弄玄虚”,因为小说到这儿,基本就结束了……

    阅读,是允许不同的读者见仁见智的。也有人认为,《白鸟坠入密林》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作品,它留给了读者很多未解的谜团,并将之美其名曰为“生活没有真相”。但这也可被理解为:鉴于作者无法自圆其说,才导致了小说直至结束,在情节勾划上依然疑点重重。问题是,对于这些“疑点”,作者显现出力有不逮的疲倦感。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解释,于是索性就任由读者发挥想象去“猜测”了。但悬疑推理小说,哪怕是开放式结局的悬疑推理小说,也需要作者提供必要的蛛丝马迹,这样读者才能凭借逻辑推理去进行有根有据的判断。

    所以,笔者并不觉得《白鸟坠入密林》是一部好的类型小说。只不过它比较集中地反应了当下国内青年悬疑作家在创作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通病,故而才略作点评。同时我也期待着贝客邦在不久的将来,能写出真正显示自己高超实力、让读者刮目相看的优秀作品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