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走马塘,代代出忠良。为官持正气,功高得褒奖。官宦若来此,下马才进庄。清正成家风,后世永传扬……”鄞州是全国廉政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廉政文化资源丰富,清廉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在鄞州区委党校,就有一座以“堇邑清风馆”为名的鄞州区廉洁文化馆。初进馆口,便被馆内清新自然的“莲”色吸引,“莲”象征“廉”。廉洁文化馆内,清风正气充盈一体,名人雅士馆中相聚。它以鄞州清廉文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鄞州跨越千年的清廉故事娓娓道来。 廉洁故事的历史重现 鄞州廉洁文化馆中,有东晋时期的梁山伯,任鄞县县令期间,勤于治水,风节超然;有知鄞三年的王安石,浚渠川,兴水利,建县学,兴教育,如今鄞州成为有名的院士之乡;这里还有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忠肝义胆、嫉恶如仇,集一代鸿儒和清官良吏形象于一身……这些无不展现着鄞州是一块承载着清廉历史文化精华的宝地,这些历史人物跨越千年,他们的廉洁故事依然熠熠生辉。 时光拨回到公元1047年,满怀济民之志,抱负雄才大略的王安石,来到鄞县担任县令。 上任7天后,秉着“不勤,无以成就事业”的责任心,王安石当即作出决定,要亲自去鄞县各乡进行一番实地考察、调研,以便掌握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治理。于是,王安石从县城出发,开始了为期10天的了解民风民情之旅。 从王安石留下的《鄞县经游记》可以看出,他一路轻车简从,没有陪同的人员,不兴师动众,连走数地,也尽量不给基层吏员添麻烦,又不扰民,食宿基本在寺院庙观解决。一路顶风冒雨,每到一处,就忙于了解当地风俗民情。 像这样的廉洁官员在历史上的鄞州还有很多,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 廉洁文化的现代实践 到了近代,鄞州还出现了朱镜我、童第周、沙文求等人物。人们为包括他们在内的廉洁典范建立祠堂,修建庙宇。现在的鄞州境内,有忠应庙、钟公庙、杨公殿、塘溪镇沙村的沙氏故居等。 除了这些历史廉洁故事外,展馆还分探索篇、实践篇等,陈列鄞州区提出“廉政文化”概念的过程,再往后,展有“貂蝉冠”“獬豸冠”“诸葛巾”等象征清廉、公正的配饰。 漫步馆内,还可以感受到不少新鲜体验。各种清廉故事以“清廉小戏”“清廉微电影”“清风正气动漫片”等形式呈现出来,轻点屏幕就可以看到“日打皇塘夜耘田,酒埕口里捞铜钿”杨懿治水的动画片。 此外,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手机上看到鄞州清廉官员名录,还可以扫出一幅清廉文化地图。地图整合鄞州全区百余个蕴含廉洁元素的历史名迹、自然景观、村居村落等,分为堇山传承、清官廉吏、名人故居、鄞城记忆、家风家训、清廉村居等6个板块,涉及王安石纪念馆、走马塘家训家风馆、杨懿纪念馆等地。点击进入便能看到简介,打卡线路随手可得。 馆内另一重要篇章是“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鄞州区清廉文化的实践案例展示,如在鄞州区的学校打造“童蒙养正”特色品牌,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孩子的心灵植入廉洁的种子;清廉村居方面,推进城乡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社区“365治理法”,乡村“五小工作法”;清廉医院方面,将清廉文化渗透到深化改革、制度建设、医德医风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鄞州人民也一直秉持着清廉的优良品质,清廉文正化不断传承发扬,润泽千家万户。记者 袁先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