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0余年寻亲不止

父子泣泪
在宁海团圆

小凡和父亲相拥而泣。通讯员供图

    “10多年了!没想到今天我们父子还能团聚,实在太感谢你们了!谢谢……”近日,在宁海火车站,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朱华标等一行人,将来自安徽的凡氏父子送上返乡的列车。

    10多年前,凡大伯因家庭琐事受到精神刺激离家出走,自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其间,凡大伯四处流浪,2019年底,流浪到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当时的他精神恍惚,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很难从其口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本着“先救治、再救助”的原则,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及时将凡大伯送到了医院救治。

    “救助对象文化水平较低,又不识字,长时间缄默无言,且存在精神障碍,我们当时无法从他身上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陈波说。

    为帮助救助对象及时找到亲人,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寻亲工作,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发布寻亲信息。   .

    “我们还通过走访当地群众,协调比对公安机关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发布协查通报等方式,及时核查其身份信息。”朱华标表示。

    在寻亲未果后,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报请公安采集人像、指纹、DNA等数据并录入相关数据库,进行综合研判甄别。然而,救助管理站的多方努力均无结果。最后,救助管理站替凡大伯办理了当地落户安置手续,凡大伯成为“新宁波人”。

    虽然已为凡大伯办理了落户安置,但为了让凡大伯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宁海县救助管理站继续开展寻亲服务。

    “我们以救助对象为突破口,长期耐心与其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多方面引导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事多年救助站工作的潘伟明说。

    同时,宁海县救助管理站还设立寻亲小组,全面梳理寻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与凡大伯接触、交流,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做到发现一条疑似身份信息、核实一条。

    转眼,到了2022年底,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例行巡查过程中,凡大伯突然间说了“利辛”“法堂”两个地名,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有价值的信息后,立即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当地政府部门反馈,法堂村小凡的父亲跟救助对象比较相似。听闻消息后,宁海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与其亲属联系,并进行视频沟通,终于确定是他们失踪多年的亲人。

    凡大伯走失时儿子年幼,一晃10多年过去了,儿子小凡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家人们的出现,打开了凡大伯尘封已久的记忆,见到屏幕中的家人后,凡大伯清晰地喊出了家人们的名字,开心地与他们交谈。看到视频中的父亲,儿子小凡更是激动不已,表示要亲自来宁海接父亲回家。

    为了能尽快确认凡大伯的身份,宁海县救助管理站通过求助公安部门,为凡大伯父子采集了DNA样本。经过最终比对核实,确定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

    见面那天,小凡见到自己的父亲,两人紧紧拥抱,泣不成声。

    此时此刻,长达10余年之久的骨肉分离之苦终于画上了句号。

    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陈军杰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