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读书时,天不亮,就跑到教学楼的走廊里,大声朗读俄语,培养语感。寂静的校园被琅琅读书声打破,开启了新一天的求索和奋斗。 服役时,赶在水兵起床前半小时,穿戴整齐,走上甲板,检查缆绳,看看卫生,扶着舷梯到码头上,从舰艏走到舰艉,向心爱的战舰问声早安。等到军港苏醒,水兵晨操,就跟着队伍一起在码头的跑道飞奔,迎接黎明。 转业后,提前起来烧开水,热早饭,叫孩子起床,背起沉重的书包送他上学。看着孩子走进校门的背影,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 早起,跟希望相约,跟成功相遇,应该是我们共同的人生坐标。 我对朝阳有种特殊的感情。 24年前,我购买了第一部“海鸥”单反相机,就兴冲冲地早起,在5点之前赶到大连燕窝岭的顶峰,去欣赏和拍摄海上日出。 后来,因为喜欢早起,能够经常欣赏日出,特别是无数次随战舰出海,看惯了景象各异的海上日出日落、朝阳夕阳,能够跟时间同步,见证日月生辉,感受时间流逝,注定不负此生一场。 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是清晨。 在万物尚在梦乡的时候,提前醒来,让清空的大脑容纳更多新的信息和事物,让放松的身心整装出发,去追寻新的梦想。 早起最大的敌人,是赖床症。 懒惰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是通向成功最大的障碍。 有时我们很早醒来,却屈服于身体的疲惫和意志的退缩,辗转反侧,试图找出一万个理由,把身体留在温暖的被窝,直到不得不起来的时刻。 考验毅力的试卷,就是能否醒来就能起来的那一瞬间。 这种艰难斗争的结果,就决定了人生的命运。 如果能够咬牙坐起来,穿衣服,洗漱完毕,走出家门,就是最终的胜利者。这时,你会发现,原来提出的各种推诿理由都是虚伪的、空洞的,身体能够积蓄起来的能量远远要高过预估。 如果醒来,我是不喜欢赖床的。 第一时间坐起来,走向阳台,打开窗户,尽情呼吸新鲜空气,看着窗外的校园晨光,让呼吸通畅,让眼里有光,让身体煦暖,尝试着大声说话,清空腹腔浊气,为新的战斗做足充分准备,给生活一种庄严神圣的仪式感。 常常在想,人和大自然和谐共生,是经过数万年的实践积累获得的宝贵经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 在大自然规律面前,我们无法让生命延长,只能在时空调剂中,得到人类价值的最大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每个人都习惯于早起,对人类的发展,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比于晚睡,早起注入的是积极的、健康的、可持续的能量。在茫茫黑夜中探索,眼里永远无法吸引光芒,在黎明前觉悟,会给我们送来鼓舞和希望。 如果你尝试早起,即使是在城市,也能聆听到自然的声音,也能带着身体进入另一层境界。慵懒的躯体,也能被窗外飘来的空气,和直射而来的阳光所带动,改造出一个向往新生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