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饭鱼

    □南慕容

    沿海人家的寻常饭桌上,可以没有红白肉禽、四季鲜蔬,可以没有泥螺蟹酱,但一碗“吃饭鱼”是少不了。甚至沿海人家的婚宴上,最后压轴出场的也是用来下饭的糟鱼或者腌鳗。宁波人的压饭榔头太多了,大多没有章法,但吃饭鱼是唯一有仪式感的,如果是在正式的宴席上,要等酒喝完,它才压轴出场。民以食为天,吃饭鱼一出,谁与争锋?你还好意思不吃饭?

    家常的吃饭鱼中首推霉鳓鱼,而且一定是“三抱”过后压在缸里的那种。幼时沿海人家烧饭都用柴灶,下面煮饭,上面蒸鳓鱼。起锅时,霉鳓鱼霸道馥郁的香味中混合着米饭的清香,飘散至整条小巷。老一辈的人,会从霉鳓鱼的香味中判断它的质地和腌制的时间,与其说这是大海的馈赠,不如说这是时间的味道。吃的时候,用筷子轻轻一划,鳞片就脱落了,原本洁白的鱼肉经过岁月的窖藏,接近霉变的粉红色,夹不起完整的条块,粉糯地粘在筷子上,沾一口,齿颊留香,碗中的米饭似乎听到了它的召唤。霉鳓鱼也是本地餐厅必备的下饭神器。一桌人,喝酒的时候七荤八素,吃饭时,半条霉鳓鱼就够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的厨房里常备两口缸,一口用来制作霉鳓鱼,另一口却是做糟鱼的。糟鱼的品种多样,有马鲛鱼、鳗鱼、鲨鱼等。酒糟的好坏与贮藏决定着糟鱼的质地。酒糟求自村里做酒的小葛师傅,他酿的糯米烧方圆几十里远近闻名,酿酒剩下的酒糟也就成了主妇们争抢的宝贝。鱼洗净分段入缸,浸入酒糟,密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一般来说,冬季入缸的糟鱼,明年立夏后食用最为适宜。在此期间,外婆绝不允许别人来碰一下她的糟缸。对于糟鱼的味道她有着根深蒂固的迷信,认为过早露气的糟鱼会败掉应有的香味。端午节,老家有出嫁女儿回娘家的风俗,去的时候要置备下一份厚礼,外婆在回礼时就有糟鱼。吃饭鱼大多咸,糟鱼却有着醪糟的甜味,裹着米粒,浑身散发着醉人的芬芳,似乎连那米粒都有了鱼肉的滑腻。食用糟鱼,令人神清气爽,这是夏季最适宜不过的下饭菜。糟鱼中,比较珍贵的是鲳鱼,体型越大的越好,酒宴上也难得一见。糟鲳鱼肉多,汁液滂沛,夹起一大块放入米饭中徐徐浸润,然后送入口中,这样的吃法最为畅快淋漓,不必担心鱼刺的报复,这是比日本的猫饭更为高级的糟鱼饭。

    吃饭鱼中,鳗鱼是不可或缺的,在餐桌上,它出现的频率或许比霉鳓鱼和糟鱼还高。因为它的可塑性太强了。有些鱼类,为饭而生,一出生就注定了只能是永不翻身的咸鱼,比如快餐店常见的那种廉价的海青鱼,肉质粗粝,只能切片生腌。但鳗鱼几乎人人都爱,或许你不喜欢刚捕捞上来清蒸的鲜味,但你一定喜欢鳗鲞的风味;或许你不喜欢日式料理那种软糯香甜的鳗鱼饭,但你一定喜欢抱盐鳗鱼下饭时的快感。鳗鱼可糟可抱盐,是家乡正式的宴席中最常见的吃饭鱼。

    吃饭鱼顾名思义,是用来下饭的鱼,但也不一定非腌鱼或糟鱼不可。在家乡的海产里,有些鱼虽然价廉,但因为烹饪方法得当,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吃饭鱼。家乡人不但早餐喜欢吃泡饭,夜宵也常是一碗泡饭,不过晚上不宜过咸,但用来下饭的依然有鱼。几块钱一斤的油筒鱼,又叫青占鱼,肉质粗糙且多刺,唯一堪用的是红烧。烹饪中最关键的步骤是用热油煎得两面生焦,逼出鱼肉里的油脂,红焖的时间也要稍微比其他鱼类长一点,而且要多放酱油,这样才能入味。在本地的夜宵江湖里,青占鱼是当仁不让的招牌吃饭鱼,吃完一碗泡饭、一条红烧的青占鱼,繁忙的一天才算真正落下帷幕。

    好像是宫崎骏漫画里的一句话吧,“心里想着要吃海参,但口袋里却只有一条青鱼”。海参未必就能下饭,只有吃饭鱼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简约朴素之美。如果没有霉鳓鱼、糟鳗鱼,我的餐桌上也总会有一盘龙头烤或者咸带鱼。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