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兄妹合影
记录一个家庭“向往的生活”

现在的包宝苏。
1988年,三岁的包宝苏和哥哥合影。受访者提供

    时隔30多年,这张照片已经泛黄、斑驳,但两位“主角”的表情、神态依旧清晰而生动。 照片中的小姑娘叫包宝苏,出生于1985年。男孩是她的哥哥,比她大三岁。

    对包宝苏来说,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她的老家在台州临海。在她出生那年,父母带着哥哥和她一起来宁波种田谋生,“就在现在海曙段塘一带”。

    从临海到宁波,现在不到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听父母说,当时是靠两条腿走的,走了整整三天”。

    不辞辛劳的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刚到宁波时,一家人租住在一间仓库里,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就在稻谷堆上铺张草席”,遇上天气特别热,就在地上洒点水,把草席铺在地上。

    父母为生计奔波,平时就把兄妹俩放在田埂上,任由他们玩耍。虽然哥哥自己也是个小孩,却颇有“长兄为父”的架势,“谁要是敢欺负我,他都会帮我教训回去。”包宝苏说。

    生活固然清贫,可一家人在一起,心平气和,脚踏实地,日子倒也过得充实而丰盈。

    1988年的一天,忙完农活,父母带着兄妹俩一起去了城隍庙。

    “我不记得那天父母为什么要带我们去城隍庙,只记得当时我和哥哥穿的都是新衣服。哥哥穿了西装,我穿了白衬衫,上面还有凸起的像米粒一样的花纹。”这是包宝苏第一次拍照。或许是因为陌生,她一开始还有些不情愿,哭唧唧的,直到照相师傅塞给她一颗糖,才安静下来。

    哥哥则机灵又沉稳,一双大眼睛牢牢盯着摄影师,还把手搭在妹妹的肩膀上,就像在田埂、在一群孩子中间,保护妹妹那样。

    这一瞬间,被照相师傅定格下来。

    “这可能是我和哥哥小时候唯一的照片。”包宝苏有些感慨。

    原本想请她找一张她和哥哥长大后的合照,可她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了孩子,拍照都改成晒娃了。”

    日子平淡如水,却又蓬勃向上。

    靠着帮别人种田、养猪、承包种田……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家里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包宝苏印象很深的是,后来家里添了一台14英寸西湖牌黑白电视机,“我们家只要一放电视,附近的人都会跑来看,就像放露天电影一样。”

    “后来妈妈还在我读书的学校对面卖过早点,经常是忙到中午,我还得去帮忙洗碗。”她回忆。

    1元5只的生煎包,5角1碗的紫菜汤、豆浆……就这样,一点一点养大了两个孩子,也让一家人在宁波真正安了家。

    “父母一直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靠自己劳动所得,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如今自己当了妈妈,包宝苏也这样教育孩子,“做人人品一定要好,靠自己劳动,总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如果您手头有在宁波本地照相馆拍的,具有时代特征、纪念意义、动人故事的人物老照片(最好是本人),而且您还记得当年拍照的照相馆或“照相师傅”,可以把照片和相关信息告诉我们,我们会努力帮您找到当年的“照相师傅”,看他(她)是否还记得您。

    如果您曾是照相馆的从业者,手头有反映时代特征、纪念意义、动人故事的人物老照片,您也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也愿意帮您寻找“相中人”。

    您可以扫描二维码,留下照片、联系方式或故事,我们将及时与您联系。

    期待一场久别重逢的“相遇”,期待熟悉又陌生的快门声再次响起……

    记者 石承承 见习记者 袁先鸣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