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最近,“全职儿女”的话题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热议。在不少短视频app里,一些年轻人分享了自己成为“全职儿女”的日常,他们以陪伴父母、做家务等方式,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来自长辈的经济支持……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不少网友直呼羡慕,但也有人表示无法接受,认为只是美化了啃老行为。6月12日《宁波晚报》 对于“全职儿女”,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就是对过去备受诟病的“啃老族”的一种委婉的说法,是对子女啃老行为的一种美好。但客观而言,“全职儿女”和我们经常说的“啃老”还真不是一回事。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啃老”关系中,父母多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他们是希望子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的。但是在“全职儿女”家庭中,往往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要求儿女留在家里陪伴自己的。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有“全职儿女”的家庭,其家庭条件往往比较好,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其父母有着较高的退休金,或者是整个家庭已经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是否参加工作,是否有收入,并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不但不需要子女挣钱养家,而且每个月还会给子女或多或少的一笔零花钱。这与我们常说的“啃老族”,显然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父母来说,“全职儿女”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就是一个照顾。孩子留在家里陪伴父母、照顾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带父母看病等等,让父母可以安享晚年,而对于子女来说,也不用去面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父母和子女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更何况,对于一些身体条件不那么好的老人,如果请一个住家保姆来照顾饮食起居,每月也要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甚至比子女外出工作挣得的工资还高,在这种情况下,请外人显然不如“请儿女”。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职儿女”的出现,有其现实合理性,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体现,应该给予必要的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全职儿女”并不值得追捧。一方面,这终究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才能办到的事情,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未免“奢侈”,所以做儿女的,如果真想回家当“全职儿女”,还是多征求父母的意见,取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另一方面,从个人发展、职业前途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并不明智。父母总有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如果父母离开了,来自于父母的经济支持也没有了,而“全职儿女”又离开职场多年,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显得比较被动,再想走出家门重新就业,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