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人堂·​陈建苗

梅雨季节 盛夏前最后的清凉

龚国荣 摄
作者简介
陈建苗,宁波市级机关退休干部。

    “滴滴,答答”“呱呱,呱呱”……昨夜窗外的雨声响个不停,远处传来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又到了梅雨季节。

    宋代诗人赵师秀写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梅雨夜落寞失望的情怀,诗中描绘的场景让人有穿越的感觉。

    儿时对梅雨记忆深刻。梅雨时节,早上起来,只见地面、墙壁“冒水”,墙角落布满霉斑,灶台上爬着三四只蜗牛,心里顿时有种滑腻腻的感觉,大着胆子赶紧从盐瓮里取出一撮盐撒在蜗牛上。走出屋外只见墙脚和地面长满了青苔,道地周边杂草丛生;白天,雨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露出脸,看上去也是淡淡的,太阳的周围似乎被水蒸气笼罩着,朦朦胧胧。空气中湿度很大,随手抓一把,好像能捏出水滴来;晚上睡觉,被子湿哒哒、黏糊糊的,那时候心里也是潮湿的。

    家乡盛产杨梅。杨梅成熟的时候,正逢梅雨季节。高兴的是一年一度杨梅红,能品尝到酸甜可口的杨梅;但也担忧梅雨影响杨梅的采摘和品质,如果梅雨连绵不断,那杨梅就会烂在树上或者掉下来烂在地里,梅农辛勤劳作一年,靠这半个月收成的指望就会泡汤。

    老家常年放着两只七石缸,在梅雨季节,从屋檐落下的雨水,源源不断地落满水缸并时时溢出来,“天落水”烧开水,喝起来特别甘甜。母亲平时用水比较节约,这个时候会非常大方,不仅淘米、洗菜,甚至洗衣服、洗脚都用“天落水”,一点也不觉得心疼。

    那时的农田是“三熟制”(大麦油菜、早稻、晚稻),梅雨季节,正好是农闲时节,大麦和油菜籽早已颗粒归仓,早稻还未到收割的时候,人们也难得有休闲的功夫。梅雨冲散了燥热和烦闷,也会给大江小河和水库注入充沛的雨水。但过多的雨水又会形成内涝,记得小时候经常见到当生产队长的父亲,为了抗洪排涝,穿着蓑衣,卷起裤腿,赤脚奔走忙碌……

    梅雨季节,是初夏向盛夏过渡的季节,是万物盛发的季节。梅雨滋润了大地,农作物郁郁葱葱。看看庭院外的菜地,五六株小番茄枝头挂满了青红的果实,十几枝青瓜藤蔓茂盛,每枝都挂着两三个大小不一的青瓜,玉米已经结棒,杂草和作物一样不断地疯长,半亩菜地杂草拔了又长,长了又拔,拔也拔不完。移栽不久的番薯苗,藤枝开始向田坑伸长,到了该翻藤的时候了。前几年因为不懂番薯的生长规律和培育管理,没有及时翻藤和培土,看上去长势喜人,但到收获季节,却没有多少收成。后来才知道番薯藤在地上容易扎根,这样肥力分散在一节一节的藤上,导致主根肥力不足,结果番薯数量少、果头小。真是,看看容易,要种好农作物并不简单,农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想着趁雨后放晴的间隙,给番薯翻翻藤,拔拔草,便回屋穿上雨鞋,走进菜地弯着腰开始劳作。一垄,二垄……虽然垄不是很长,但不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很快就汗流浃背,身体也感到疲惫。这时又下起雨来,身上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母亲撑着伞,颤巍巍地从屋里走出来催我:“下雨了,快回屋里躲躲。”这时我仿佛看到儿时母亲喊雨中劳作的父亲赶紧回家躲雨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父亲在生产队,一心为了集体,带头苦干实干,有时下雨了,不穿雨衣照样干,由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后来落下了气管炎的毛病……听到母亲的喊声,我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回家躲雨。

    回头看看雨中翻过的番薯,想想秋季的收获,回到家里洗了个热水澡,一身的轻松和满足。

    虽然梅雨时潮湿闷热,但想想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我更留恋略感清凉的梅雨季节!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