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都有好玩的劳动作业,这样的“假期惯例”,在宁波市奉化区尔仪小学班主任老师蒋盛芳的坚持下,连续做了两年。今年暑假,她带的40多名孩子毕业了,如何让这些毕业的小学生真正成长起来?蒋盛芳老师组织学生到街头举行了“暑期练摊”活动,让孩子每人用108元启动资金做生意。 7月11日《宁波晚报》 为了让“暑假摆地摊”不至于沦为走形式,蒋盛芳老师先是组织部分学生走进超市、菜场、水果店开展“微调研”,让他们了解商品价格、交易流程,也让他们知道“除了买卖之间通过差价赚取利润,也要考虑房租、水电、运输、耗损等成本支出”。 孩子们也通过“摆地摊卖桃子”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比如说什么样的桃子熟了,哪些桃子还得再等等,怎么叫卖,讨价还价……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就是要构建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双向互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而毫无疑问的是,劳动教育就是最好的大思政课,“暑期摆地摊”就是比较接地气的大思政课。 一个方面是,通过“暑期摆地摊”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如何做好小生意,如何赢得回头客,如何赚取辛苦钱。当孩子们开始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上的知识,课堂上的教育,课堂上的获得,都不如一次“真实的社会经历”。把知识化作生活的运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个方面是,通过“暑期摆地摊”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温室里。在摆地摊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瞭望世界的大窗口”,这就是我们说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深入观察当代中国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引导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奋进。 “暑期摆地摊”,真正的收获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他们能够体味父母的不容易,他们能够探知生活的本真,而更重要的在于,在接触社会中,在接触生活中,在接触真实中,孩子们的心智也就成熟了。 “暑期练摊”,是劳动教育的好场地,让孩子在“暑期练摊”里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