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调查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样本选取可能不够科学严谨,“六成毕业生愿意当网红”的结论也不能太当真。尽管如此,“六成毕业生愿意当网红”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意义之网”的重塑与更新。 在价值实现路径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一些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实现了名利双收;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不少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网红”。通过将流量变现,一些网红立竿见影地改变了生存生态;在工具理性和捷径心态的驱使下,不少年轻人对网红趋之若鹜,网红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向甚至是首选。 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的网红,得到了数以百万、千万计量的粉丝的关注并且把关注换算成生意;年轻人对网红的认知,很容易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之中——当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幸存者时,容易导致统计结论产生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那些看上去很普通的网红,就构成了一种“幸存者偏差”。说到底,年轻人所看见的体面、风光的网红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从业者过得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和安逸,并没有那么多的流量与收益。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除了很多昙花一现的网红之外,那些能够勇立潮头的网红,通常都在内容生产上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看似体面、光鲜的背后,也隐伏着诸多无奈、艰辛乃至压力和风险。 年轻人想当网红没有原罪,却要有着清晰的行业认知和清醒的自我调试。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有着对出新出彩的优质内容笃定的追求与坚守,这不仅是网红们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底气和勇气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