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王女士终于化险为夷。 |
这个暑假,因为疫情“憋坏”了的人们纷纷选择出门旅行放松身心,宁波的王女士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出国游,却意外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长途飞行后,王女士突然胸痛气短,送医后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 这种病死亡率高达20%-30% 事情发生在10几天前,41岁的王女士坐了3个半小时的飞机从邻国旅游回来,刚下飞机突然感到一阵胸痛,很快便发展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脸色也越来越差。意识到不对劲的王女士顾不上回家,便直奔鄞州区第二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求助。 经过凝血全套、肺血管CTA等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王女士左肺动脉主干、双肺各叶、段及各级分支动脉存在充盈缺损且引起右下叶前段肺动脉、右下叶后段肺动脉完全闭塞,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当即收治入院。 “幸亏来医院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接诊的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任义峰告诉王女士及其家人,急性肺栓塞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经济舱综合征,因为这种病常发生在长时间乘机后,患者在机舱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久坐不动导致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淤滞,进而形成血栓,当下飞机活动后血流加速致使血栓脱落,并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形成肺栓塞。 “通俗来说,就是血管里有小血块堵住了肺动脉。”任义峰主任说,肺栓塞发生后,肺的换气功能严重受限,血氧下降。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有抽搐和昏迷等脑缺氧症状。如果出现大的动脉栓塞,患者可能突然昏迷,甚至死亡,死亡率可高达20%-30%。 久坐、久卧等是常见发病诱因 医生推测,王女士突然肺栓塞,除了飞行途中久坐这一重要诱因,也与其日常工作生活中长期久坐办公、开车上下班、电梯上下楼,不喜活动和饮水等密切相关。加上这次旅行为避开生理期,王女士还特意服用了10多天的避孕药,也大大增加了血栓发生的概率。 好在经过10天的抗凝治疗,王女士的不适症状大为好转,复查肺血管CTA提示血栓明显减少,凝血功能指标也由发病初的9450ng/mL直线下降至277ng/mL。 “真没想到长途旅行还有这个风险,以后一定会注意防范。”近日,从鄞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出院时,王女士对于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仍感到后怕。医生叮嘱她继续口服药物维持抗凝治疗,定期门诊随访。 任义峰主任提醒,久坐、久卧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常见的肺栓塞发病诱因。连续3个小时以上的久坐会大大增加患血栓的风险。此外,由于95%的肺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所以当出现下肢肿胀、增粗、疼痛或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肿胀或疼痛加重等情况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如果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说明病情已变得十分危急,就医更是刻不容缓! 相关链接 如何预防肺栓塞? 记住这四个字 “动” 不管是飞机还是坐火车,长时间久坐时,可适当多走动,适当做伸腿运动,避免下肢血流瘀滞。也可以站在座位边,踮起脚尖,抬起后脚跟,每次动作持续几秒钟,10-15次为一组。使腿部肌肉收缩,把血液压向静脉,避免产生血栓。 “饮” 千万不要因为在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厕所麻烦就少喝水。多饮水可以稀释黏稠的血液,同时通过喝水和勤上厕所被动改变坐姿,坐坐、站站、走走,一举两得。 “穿”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乘客,可穿着医用弹力袜。相应研究表明,该措施可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药” 血栓性疾病患者和高凝血症患者需根据自身疾病情况,就医后遵医嘱可选择服用一些抗凝的药物,定期复查。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任燕君 谢美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