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里的小肉球竟致小伙抑郁

医生:此“瘤”非彼瘤

    “医生,我终于有勇气抬起头来和别人正常交流了,谢谢你们!”25岁的大小伙希希(化名)十分激动。终于,从小长在他眼珠旁的“肉球”消失了,他再也不用担心别人因此而投来的异样眼神。

    从小,希希的右眼内侧就有一颗不起眼的小肉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肉球也慢慢变大,越来越显眼,一些调皮的同学们经常对他指指点点。当时,父母也曾带着他去看医生。由于肉球不痛不痒,而且摘除手术的难度也很大,父母就没有带着希希继续就医。

    时间久了,希希开始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甚至不敢与他人交流。然而,父母却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这样,就把他带到了心理门诊,最终希希被确诊为抑郁症。经过心理医生的多次交流,希希终于吐露心声。原来,因为小时候被同学嘲笑之后,导致他一直觉得自己长得很怪,失去了和别人交流的勇气,整天胡思乱想,脑子越想越糊涂。

    心理医生建议希希和父母,心病还需心药治。要打开这个心结,必须要解决眼睛问题。几经辗转,希希找到了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眼库主任童奇湖。

    童奇湖告诉希希和家人,希希右眼上的小肉球是角膜皮样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似肿瘤的先天性异常。“虽然名字里带着‘瘤’字,在组织学上并非真正的肿瘤,而属典型的迷芽瘤。”

    由于皮样瘤一般生长在角巩膜颞下方,被遮盖后的角膜呈现出月亮的形状,所以眼科医生也称这些孩子为“来自月亮湾的孩子”。这种瘤的存在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不会发生恶变,但会影响外观和视觉发育。切除角膜皮样瘤不难,但还需要新的角膜来修复。终于,希希等到志愿者捐献的角膜,由童奇湖和任未娜两位医生共同手术,成功切除角膜皮样瘤,并经过角膜板层移植修复角膜外表。

    术后第一天,在摘下绷带的刹那,希希迫不及待地找来镜子,看着镜中的自己,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身旁的姐姐也激动万分,开玩笑说:“这下你可以去找对象啦。”

    据任未娜介绍,角膜皮样瘤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就会被发现。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除少数侵犯角膜渐浅的皮样瘤可直接切除外,大部分都需在切除瘤体后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由于该手术大多数是在全麻下进行,家长可以等到孩子长大些再到权威医院进行角膜移植。皮样瘤切除后基本不会复发,家长以及患儿无须担忧。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赵娜 王芸 郑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