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宁波走书

    □俞国甫

    江南戏曲界曾经流行一句口头禅:“南词唱华堂,评书进茶坊,走书下农庄。”点明了过往岁月活跃在城乡各地的三个剧种,分别是文书、武书、走书。文书又称四明南词,简称南词,雅称江南丝竹,一般在城市中心的高雅大堂进行表演;武书又称评书,由一人口述完成,一般在茶坊、会馆中进行;走书又称宁波走书,一般流动在乡下田野,更贴近民间生活。

    宁波走书曾经是活跃在浙江东部宁波、绍兴、舟山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是文明深厚的一个古老的剧种。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与绍兴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安徽黄梅戏等剧种一样,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与历史印记。

    四十多年前的乡下农村,那时处于娱乐活动极其匮乏的年代,每当农闲时,村民们翘首以盼的便是听一场外来曲艺人演唱的宁波走书或甬剧越剧。只要听闻邻近村的大会场有宁波走书表演,大家便会蜂拥而去,一起到现场买票欣赏这有说有唱的走书表演。

    宁波走书在戏台上一般由两人组成,一个是配角,坐在台上桌边拉二胡配乐;另一个是走书先生,一般身穿长衫,手摇一面折扇,在台上既说又唱。道具是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一个手帕,一人随剧情发展扮装不同角色;内容有的是唐宋以来的历史故事,如包公、武松打虎等,有的是近代短小的民间剧情,如五十一号兵站、小二黑结婚等。说书先生一个人在台上说、噱、逗、唱,上下五千年,呼风唤雨,扬善惩恶,寓教于乐,说不尽千年大上海,道不完江南百老汇,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说书艺人简装便行,集导演、编剧、评论员、解说员、口技说唱于一身,无论是千军万马的擒拿格斗、才子佳人的吟诗对课、船来车往的繁华宁静都熟记于心,表演得惟妙惟肖,被称为戏剧艺术中的轻骑兵。

    年幼读书时,欣赏地道的宁波走书也是本人课余休息时的娱乐追求,经常随父母一起赶场子,对不同的走书先生说唱技艺也会褒贬评论,对于精粹的唱词有时也会在同学面前哼唱几句。像“金华火腿薄泛泛,小鸡黄鱼两头甩……”,这是说书艺人常在剧情中介绍菜肴的说词;像“昨晚曾唱何处存,今晚原书接下本”,这是某说书艺人在三拍醒木后的开场唱词,还有“从小不听为娘话,流落山东奔天下”的叙情唱腔等。

    令人叹息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娱乐方式多元化,宁波走书与绍兴莲花落一样因老套、单调、乏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昔日曾经上渔岛、下农村,在台上风光一时的说书艺人也改行的改行,老去的老去,那些寄托着上一代人对娱乐世界美好享受的走书演出,已经永远定格在昨天。

    如今,宁波走书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美好的娱乐唱腔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偶尔回味,依然感动。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