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军 以前也写过日记,但总不能持久。长则一月两月,短则一周两周。 但这一次,破了天荒,记了已一年出头。并且,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做到了天天记,只偶尔落下一天两天。 说起这次重记日记的缘由,还真有些牛唇对不上马嘴。家里有个不怎么爱读书的读书郎,每到新学期,却总要到书店去买回几本笔记本,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理由冠冕堂皇,想要认认真真地做课堂笔记。可等到一学期下来,这些笔记本,能记上八页十页的,已是待遇优渥;大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里留个一鳞半爪,那里记下仨瓜俩枣;还有一本两本,更是遇人不淑、命运多舛,也不知主人哪根神经搭错,在其中一页打了个大大的“红叉”,就被弃之不用——看着这些被儿子淘汰下来的笔记本,让我颇为踌躇,扔了吧,有点可惜,不扔吧,似乎也没什么用处。这不,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自己拿来做做摘抄,写写日记。 平头百姓,路上遇到了,打招呼“吃了吗”“吃了”。我亦是平头百姓,干的是极平凡的工作,过的是顶普通的生活,写日记,记的也多是“吃喝拉撒”的琐碎事。起头一般是“今天”,然后做了什么什么,去了哪里哪里……刚开始记的时候,倒是很有些耐心,比如去了趟菜场,买了什么,每个菜花费多少,都能巨细无遗地记下来。但记着记着,就产生了“审美疲劳”,结果越写越短,越记越少。有时,纯粹为记而记,敷衍了事,比如“今天没什么可记的”,一篇日记就这样完事了。 “写这样的日记,有什么意义呢?”困惑之下,惰性再次发作,又想如从前一般,搁置纸笔,半途而废。 这个时候,看书时看到了汗漫的诗句:“写日记,倘若流水账一样清澈,也好。”仿佛一缕清风,吹醒了正犯迷糊的自己。原来,也有人写日记如同记流水账一般;原来,写流水账一样的日记,也是好的——为了进一步坚定信心,为了鼓励自己继续写下去,我盯着诗中的“也好”两字,又在心里不断地给它内延外拓,争取让这个“好”字更加立体,更加饱满,更加能够鼓舞人心。 经过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挖掘引申,我觉得我写日记,虽不能像伟人、名人们的日记那样,日后具有历史和人文的价值,但至少也能有这么些好处:一是写日记可以减少刷抖音的时间,对眼睛有好处;二是现在又是电脑又是手机的,每天动笔写写日记,可以减少“提笔忘字”的尴尬;三是咱也近五十的人了,写写日记,哪怕是流水账式的日记,总归也是过了脑,调动了一些脑细胞的,应该也能预防个老年痴呆啥的;四是等到七老八十蹲在墙角晒太阳的时候,翻翻自个儿的日记,既能减少发呆、打发时间,说不定偶尔还能会心一笑,有助于追忆似水年华和美好往事…… 为了这些好处,为了给儿子淘汰下来的笔记本物尽其用,看来我这个日记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当然,为了在七老八十蹲在墙角翻看时能有更多“会心一笑”的时刻,从今往后似应多记些高兴的事、美好的事。虽然,生活平淡而琐碎,咱们平凡且普通,但是,我想只要有一颗向善向美之心,只要不停地去追寻和创造,就算没有大精彩,总也有些小欢喜,会向着我们迎面走来! 日记,且行,且记,且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