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鲤鱼”杂谈

    □裘七曜

    鲤鱼跳龙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曾记父亲在酒席上跟年轻人推杯换盏、猜拳行令间,总喜欢来一句:小后生鲤鱼跳龙门啊……猜拳赢了,父亲声如洪钟、气吞山河,又来句:小后生老酒来(喝)一杯啊!

    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或者稍有出息,在彼此见面寒暄时,父亲也会笑眯眯地道喜:你家孩子噶厉害,鲤鱼跳龙门了。过年请菩萨,父亲一定要买条活蹦乱跳又肥又大的鲤鱼,还来句:鸡要啄进啄,鱼要游进游,以后你们个个跳龙门。

    可是,父亲又说,奉化自古无状元,主要的原因是本地的溪坑和河道无野生鲤鱼,而毗邻的鄞州区有野生鲤鱼,所以他们那里出过状元。我查了下,好像还真有这么回事。难道是“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那按照父亲的这种说法,现在奉化境内的鲤鱼估计是“舶来品”。

    国人看到鲤鱼,总会喜上眉梢,市场里凡是有卖鲤鱼的地方,大家都会蜂拥而至上去围观。譬如有人认为,鲤鱼多卵,刚过门的小媳妇食之能生双胞胎,也暗喻以后会“多子多孙”。不过,鱼籽豆腐的味道确实不错。那一年的冬天我在武汉,饥肠辘辘间路过一家食店,看到门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本店特色菜“鱼籽豆腐”,每盘15元。我信步进去,转眼之间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鱼籽豆腐”盈盈而上,外加一碟花生米、一小瓶红星二锅头,吃得口角噙香、舌灿“菊花”。吃完后浑身冒汗嘴巴一抹,晃荡于寒风凛冽的汉口大街,竟然快意无比。

    而那个与我朝夕相处的湖北荆门的汉子,过了年后总要从家里带一大包用松针熏过的鲤鱼干过来。他说他父亲是养鱼的,不花钱。我们一起随便在镬里蒸一下,便香气四溢,弥漫不散。酒过三巡,菜品五味,然后大开户牖,风月入怀,彼此滔滔不绝,畅快淋漓,仿佛我们俩就是世界上最亲密无间的人。

    相传大圣人孔子生了个儿子,鲁昭公闻之,特意以鲤鱼赐之。孔子感其恩,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于是,这便成了传承千年的礼俗,哪家生了孩子,礼不成敬意,道个好喜:送上两条鲤鱼,再用绢布附上祝福语。至于以后,就像一江水有千枚月一样,慢慢地洇染而开,又有了“鱼传尺素”“遗我以双鲤鱼”等情深意长、卿卿我我的告白。

    而我如今居住的小区门口的边上有条河,河水不怎么清净,无聊之时我常在那里瞎逛。偶遇一对年轻的夫妇,带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们提着一个铁皮桶,把一条一条的鲤鱼往那河里丢,鲤鱼扭扭头、摇摇尾巴,回嗔作喜和他们道别。我是好奇之人、馋嘴之人、直肠之人,心想这么肥大的鲤鱼火烤也可以、红烧也可以……为什么像“崽卖爷田不心疼”那样“乱丢”。只是后来看到别人爱理不理的模样儿,才把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悻悻而回。后来蓦然回首,才明白那对夫妻买鱼放生是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金玉之德”,善与美如水乳交融也。

    那年我三十而立过生日,妻满心欢喜,特意走了很多路,到熟人那里去买了两条又肥又大的野塘鲤。打算先请菩萨用,然后给我大快朵颐。只是不巧,途中死了一条,搞得妻也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因为过了生日,我独自一人将坐上南下的列车,去广东深圳漂泊。多年以后,妻才告诉我这事。她说那条“死鱼”的事情像一块落不下来的石头在心里老悬着。

    少年时看电影《追鱼》,总被那一尾绿雪诗意的鲤鱼不愿成仙、宁愿转化为凡人与淳朴善良的书生张珍结成夫妻的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于遐思遐想间情驰千载,思接万仞……愿于千万人之中遇见这样的“鲤鱼精”,一往情深,伉俪情深……隐隐于市,快乐美好。

    昔周朝,有“鱼鸟之瑞”之说。而《诗经》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鱼;岂其娶妻,必宋之地”,及以后的一些诗词如“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坼人关书……”“鲤鱼波上丁宁切……”那是古人对它的图腾崇拜、虔诚敬畏,及一些生活婚姻、情爱等相关礼俗和风情描写。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