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石板路

    □张晓红

    家乡大碶镇是个百年古镇,也是浙东有名的侨乡。

    从前,家乡多有小弄巷;弄巷中,多有石板路。小时候,母亲带着我们去街市,从古桥“碶上墩”踅进弄巷回家来。弄巷内的石板路,洁净幽静,没有垃圾和污迹,母亲便殷殷关照我们:走路要轻轻,讲话声音也要轻轻。不能丢瓜皮果壳,不能丢纸屑垃圾,要保持石板路的干净和安静。

    行走石板路也有规矩,规矩有好几条:空手让扁担,就是说:手中无重物的人,在石板路上遇见挑着担子的行人,需主动避让在路一边,让挑担人先行过去。还有轻担让重担,也是类似的道理。

    如石板路上见到一位耄耋老人或幼童在独自行走,要和气地上前询问:到什么地方去?是否有什么要紧事情,家里人知道吗?要不要我陪同你走一程?如不上前询问,也可以尾随在身后慢慢地陪着一起走。

    傍晚行走石板路,常会遇见出外乞讨的乞丐回家来,就要向他拎着的篮子里看一眼。如是空篮,就要往他的篮子里放几个铜板或食物。免得他晚上没有吃食,要一夜挨饿。

    石板路铺在街巷弄陌中,在大屋四周也多有铺设。石板路延伸开去,一直通向街市或河埠头。从前人家造大屋,常常先请来石匠师傅坐上首,好酒好菜相待。先请石匠师傅计算好四周石板路的数量和材质,先铺石板路,这样,于己于人都方便。这些石板路,人们统称为大路,即皆可行走的官路。

    比如我们以前居住过的“王万生”大屋,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石板大明堂,住有十几户人家。明堂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王家阿娘(方言,奶奶),她每天天刚亮,就背着一把大扫帚,从大门口的道地扫起,再扫至门前的几条石板路。石板路两旁都是绵延前伸的水稻田。阿娘在围身布褴的口袋里,放着一只小袋子,见路上有碎玻璃碴、碎碗爿等利器碎渣,她都要弯腰先捡起,放进小袋子里,绝不扫向两边稻田里去。

    她在后弄堂备有一只生锈的高脚火油箱,专门丢这利器碎渣。丢满了,就要儿孙们埋在人家专门埋碎砖烂瓦的废堆里去。她还嘱咐我们小孩子:眼睛亮,见到路上有碎渣子,都捡来交给她。她会奖励小孩子几颗小糖或糕饼。

    附近的农民都说:我们走这几条石板路,赤着脚也不用担心脚底被戳出血来。王家阿娘心好行善,长命百岁,能活到一百多岁。此话灵验,王家阿娘虽没有活到一百岁,也是得享高寿98岁,无疾而终。

    在大屋墙边与水稻田之间,常铺设有一块架空的“起翘石板”,人走上去会发出“咯笃咯笃”的声音,这是防强盗用的。

    有一次半夜里,我们几个小孩和一些哥哥姐姐们特意不睡,准备抓贼。因为前一段时间以来,有个贼常来我们灶间,把冷饭筲箕里的冷饭倒了去,害得人家早上吃汤饭时,只能喝汤水淋漓的水汤饭。

    正当大家听到石板声响,要出去喊捉贼时,母亲拦住了我们,说她从石板路上重重的脚步声中听出来,这个来的人是可怜的阿通。他又聋又哑,手脚都有毛病,干不了活,就常常吃不饱饭。但他很讲卫生,会自己带只碗,用主人家的饭瓢舀一碗饭在自己碗里,不会把整篮冷饭弄脏。就随他去吧,不要去惊吓他。

    原来王家阿娘和母亲她们早就知道,来倒冷饭的人是阿通,但都没有阻止他。

    到了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有半尺厚。王家阿娘还吩咐大明堂里的当家女人们:夜里灶间的门只能关,不能落闩。阿通遇到这么大的雪,不能出外乞讨。夜里肯定要来倒冷饭,要给他行方便。她自己还炒了一碗咸菜,和一碗冷饭放一起,放在灶台上,方便他倒去。

    这些有着温暖善行的往事,虽细碎平常,却让我时时想起,也要让后辈儿孙们多多知道。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