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命诱惑河鲀鱼

□虞燕

迄今为止,我没有尝过新鲜河鲀鱼。自小,父亲就告诫我们,万不可乱吃河鲀,有剧毒,一不小心便会丢了性命。一直以来,我家只享用河鲀晒制的鲞,多数由经验丰富的渔民在船上剖杀、洗净、灸晒而成。海风加猛日头是制鲞的上好条件,一爿爿河鲀鱼鲞纹理粗砺,泛着润润的油光,整个儿扁扁圆圆,形似蒲扇,看着挺敦厚老实。

其实,河鲀鱼在海里时,简直称得上憨态可掬。它身上长花纹、披小刺,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整个身体会胀得圆鼓鼓,小刺直直竖起,如球般浮上水面,所以又称“气鼓鱼”。据说,此鱼被捕获出水时会发出“唧唧”声,类似猪叫,而“豚”在古代指的是“猪”,遂得了“河豚”这个俗名。我见过邻家的渔民阿伯剖河鲀鱼,那会的它们没比大部分鱼类圆多少,最多算个微胖的纺锤形。阿伯说,这鱼啊爱生气,被人捉住气得肚子滚圆,没等上岸就气死了,那股气散了就瘪了呗。

河鲀总被挑出来单独剖杀,其内脏、血液等有剧毒,挖内脏时要特别小心,绝不能划破,清洗鱼身也得拿出万般耐心,洗过一遍又一遍,直至没有一丁点血迹。鱼肉自然无毒,且是出了名的柔嫩细腻,鲜美无比,只是,万一处理得不够妥善,哪怕是一丝丝的疏漏,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民间有俚歌,“河鲀本非席上菜,明知有毒心中爱,呜呼哀哉,各自备棺材”,让人瘆得慌。然从古到今,拼死吃河鲀者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终究逃不过那致命的诱惑。无数赞其味美的名句广为流传,“一朝食得河鲀肉,终生不念天下鱼”“不食河鲀,焉知鱼味?食了河鲀,百鱼无味”“味似鳗鲡而肉差紧,多食不令人腻”“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荻笋新芽,河豚欲上,拼醉炉前”……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那句“一部肥拼一裤新,河豚出水候新春”,说有人为食河鲀,不惜典当了自己的新裤子,这豪情、这馋劲儿,几人能及?

邻家阿伯也吃鲜河鲀。他对付这至鲜至毒之物有自己的一套,熟练去除内脏,斩掉头部,挤净血液,除此之外,还得多清洗、多浸泡、多滚煮,因为河鲀鱼毒素能溶水,还会被高温破坏。阿伯跟我们讲过这么个传说:苦难的年代,有个男人因再也养不起妻儿而绝望,饿死是一种慢性折磨,不如一下子被毒死来得痛快。他搞到了最毒的河鲀鱼卵,煮在锅里,而后,借故出了门,他不忍看亲人临死前的惨状。一家之主未到,妻儿不动筷,就让鱼子一直煮一直煮,待他心如死灰地踏进家门,却见一家子正围坐一桌,开开心心吃着。河鲀鱼卵已在久煮中失去了毒性……

邻家阿伯烹制河鲀鱼的方法是炖煮,任其“咕嘟咕嘟”炖着,雪白的鱼肉在浓稠的汤汁中翻滚,鲜香味像淘气的孩子四处乱蹿,这等美味一般人真把持不住,但他从不分享。岛上人家好客,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习惯于请四邻八舍一起品尝,唯有鲜河鲀鱼,大家形成了默契,做得再完美也只限于独乐乐。毕竟,这可是一款要冒风险的食物呐。

父亲坚持只吃河鲀鱼的干品,认为河鲀鱼鲞先由专门的人从背部剖开,处理干净后反复漂洗,又经长时间暴晒,相对来说最为安全。事实也确乎如此。在我们这儿,河鲀鱼鲞有个专门的名称——乌狼鲞,名字因何而来,不清楚,大概跟它黑乎乎的外皮颜色有关吧。本地有道名菜,乌狼鲞㸆(方言,用小火烧)肉,当硬邦邦的乌狼鲞遇见油滋滋的五花肉,那真是摄人心魄的美味啊,两者慢慢焖㸆,互相渗透,浓香扑鼻,营养丰富。乌狼鲞被脂肪浸润,浓油赤酱,卤汁紧裹,嚼起来油而不腻,韧劲十足,鲜气毫不矜持地从舌齿间溢了出来。

父亲嘴上说乌狼鲞还安全,但每次总会先用高压锅把乌狼鲞充分蒸熟,再跟五花肉㸆一起。他也不让家里其他人做这道菜,不放心。

饱口福与保安康,想要两全,谨慎点总没错。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