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家咖啡店营业员都是老年人

顾客也大多是“老咖”

这家咖啡店里,顾客和店员大多是老年人。 记者 刘波 摄

如今,爱喝咖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喜欢在咖啡店聚会、聊天、谈生意。然而在宁波,有这样一家咖啡店,顾客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里面的营业员也都是老年人,记者刚进店的时候,还以为是到了上海的某时尚咖啡屋。

这家名为“乐活老闺蜜公益咖啡俱乐部”的店,位于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上个月才开始试运营,就已经引来了社区及周边众多爱喝咖啡的老年居民,还有一些原本没喝过咖啡的中老年人。

该店试运营一个月来,平均每天能卖出50杯咖啡,“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是客人最多的两个时段。”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说,他们还粗略统计过,社区及周边喜欢喝咖啡的老人有300多人,“这家咖啡店大有可为。”

“老闺蜜”位于万安社区的城市书房。“来书房看书的居民有减少的趋势,他们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有人就建议把城市书房打造成‘书咖’,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品咖啡。”徐剑英说,更巧的是,去年10月,有一家爱心企业表示愿意捐赠一台商用咖啡机,并培训社区老年志愿者做咖啡。

于是,社区立即成立了“乐活老闺蜜公益咖啡俱乐部”,发动热心公益并愿意担当咖啡店营业员的老年人报名。最终有30多人报名,其中包括75岁的龚浓娣。

“20多年前,我和同事在E咖啡喝了人生第一杯咖啡后,就爱上了这个味道。”龚浓娣听说社区咖啡店需要义工,第一时间报了名。去年11月,爱心企业派人前来培训时,龚浓娣学得格外认真,“虽然会喝咖啡,但不知道怎么做咖啡,特别是拉花。”她说。

慢慢地,龚浓娣掌握了全套做咖啡的流程,每周她有半天时间要在咖啡店里值班。“上周有一天,我一连做了48杯咖啡。”可能是咖啡味闻得多了,那天龚浓娣整晚没睡着。

龚浓娣的老伴也好这一口。“以前他每天午休醒来,都会在家喝一杯速溶苦咖啡。现在会到这里喝完咖啡,再去老年活动室和朋友们活动、聊天。他说,这样一下午都有好精神。”龚浓娣说。

按照约定,试运营阶段,顾客可以在店里免费喝咖啡,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向社区发展基金捐款。咖啡店正式营业后,每杯定价为9.9元,由顾客扫码打入社区发展基金。“这笔钱将用于社区治理、社区活动,以及慰问特殊人群。”徐剑英说。

65岁的郑飞星是俱乐部的志愿者,也是资深咖啡爱好者。“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喝咖啡。”那时候宁波还没有咖啡店,郑飞星就花800多元买了一台进口的摩卡咖啡机,而当时他的月工资才150元左右。

“那时看到外国电影里,常有喝咖啡的镜头,我觉得肯定很好喝。”在家制作了第一杯后,郑飞星再也离不开咖啡了,“每天都要喝几杯,现在年纪大了,一天最多喝两杯。一杯在家喝,另一杯则会去星巴克或其他咖啡店里喝。”“老闺蜜”开了以后,家外的这一杯他就选择在这里喝了,“希望以后大家一起学习,掌握更多的咖啡品种。”

截至目前,郑飞星家的咖啡机已经换了十多台。虽然“咖龄”很长,但郑飞星却一直不会拉花。这次培训,他就是冲着这门技术去的。现在,他已经能够娴熟地拉花,技艺广受顾客好评。

67岁的章杏玉是“老闺蜜”的老顾客,几乎每天上午和老闺蜜们跳完舞后都要来喝上一杯。

“我退休后在朋友的怂恿下去了咖啡店。头两次还觉得苦,后来就戒不掉了。”现在,章杏玉和朋友聚会必去咖啡店,品咖啡,聊家常,享受冬日阳光,慵懒且惬意。

当然,也有不少老年人不喝咖啡,就在店里点上一杯牛奶,77岁的崔莉芳就是其中一位。“咖啡的香气很好闻,只不过我担心喝了晚上会睡不着。但还是经常来,就想闻一闻那股香味。”她说。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杰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