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汤团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小吃之一,源于宋朝,历史悠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农历正月初一早晨,合家团聚一起吃汤团,寓意欢欢喜喜、团团圆圆,是宁波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品味宁波汤团,舌尖里绽放的是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的经典,两种文化源远流长,相互交融,博大精深。 记得我们年幼时吃的老底子汤团,不是在超市冰柜里买现成的速冻制品,而是用传统的水磨工艺自己动手制作的。汤团书面话叫汤圆,但宁波人一般统称为汤团,其制作步骤多,程序复杂。尽管如此,宁波人过年做汤团、吃汤团,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标配。 做汤团首先要挑选上等糯米,在水中淘干净后,浸在大盆水中十多小时,浸毕取出将其磨成糯米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糯米粉必须要用水磨。我家没有石磨,磨粉要到专门店里去加工。磨粉店里的石磨盘又大又重,由两部分组成,下面底盘是不动的,圆圆的带有长长的嘴槽,上面是一个带木柄的转盘,糯米用调羹加入转盘中的一个小洞中,同时加入水,摇动转盘两三转,停止转动,再加入糯米和水,继续摇动转盘,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那石磨似乎有灵性的,百转千转,让米和水融合一起,改变了身姿形态。转盘下面缝隙里又白又浓的糯米浆水,通过长长的石磨嘴槽,源源不断流到套在嘴槽口的洋粉袋里。拿回家后,要把装满糯米浆水的洋粉袋吊起来,下面放一个空脸盆。水从袋底部慢慢渗滴到脸盆里,水滴完沥干后,一袋水磨干糯米粉就呈现在你的眼前。 汤团里的馅子,一般都是用芝麻猪油馅。选用优质黑芝麻,在铁锅里先炒熟,然后在石制小捣臼上碾碎,变成芝麻粉。猪油采用肥猪厚板油,板油去皮去筋后撕成小碎片。将芝麻粉加在碎片板油中,再加入细腻的绵白糖,用手充分捏动,直到白白的板油全部被黑芝麻包裏,猪油馅就算完成。这样汤团的两种主要原料准备就绪。 汤团制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裏汤团。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团,头晚即年三十夜就先要把汤团裹好。取干糯米粉若许,加水,用力揉捏成一大团,从中取下一段,把它搓成圆圆的细长团,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掐成一段一段的小面团,放在湿毛巾上。接着,取一小面团放在手心里,用右手大拇指在面团中压个坑,把猪油馅填入坑中,再用面团把猪油馅裹住封口,然后用单手不断捏动,最后用双手手心搓圆。成形的汤团放在用干净湿毛巾垫上的盆子里,至此,猪油汤团制作程序全部完成。 农历正月初一早晨,晨曦初露,爆竹声声中,家庭主妇早早起来下(煮)汤团。先将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生汤圆,盖上锅盖,待水再滚,加冷水少许,再让其烧滚,这样的操作要重复两次,等汤圆全浮起来,皮馅煮熟,再加糖,加糖桂花,一碗香喷喷的宁波猪油汤团就出锅了。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盛在碗里的汤团,热气袅袅,玉球滚滚,香气连连,咬上一口,黑色的猪油馅缓缓流出。糯的皮、甜的馅,芝麻香、桂花香融为一体,那糯而不粘、香甜可口的宁波汤团滋味可谓“天下一绝”。 历史最久、名气最大的宁波汤团店,是原先位于开明街闹市区的缸鸭狗汤团店,旁边就是民光电影院。据传这爿店老板不识字,店招牌上没有一个字,而是别出心裁请人画上一只缸、一只鸭、一只狗为招牌标记。“缸鸭狗”这样的招牌倒也吸引人的眼球,有独特的创意,便于顾客记忆和传播。那时缸鸭狗汤团店,不但宁波百姓老老少少尽人皆知,江浙沪地区也颇有名气,就连港澳台同胞过年,也指名要买缸鸭狗的宁波汤团。当时宁波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团‘缸鸭狗’,吃了铜钿还勿够,脱落衣衫当押头”,彰显了宁波汤团在百姓中的显赫地位。 宁波汤团滋润你的嘴,温暖你的胃。这圆圆的汤团里 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对乡愁的怀念。
|